一、方法
1、基于工作過程開發授課內容
臨床醫學專業是醫學院校的重點專業,經過實際調研筆者發現臨床課課程體系存在著知識分割過細、內容陳舊、實踐環節薄弱?課程結構不夠合理等問題。依據基層實際需要,參考學生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的需求增加了外科基本技能操作;突出了執業醫師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規范練習常用的急救治療技術,如心肺復蘇、止血、三角巾包扎、胸腹腔穿刺、導尿、吸氧等操作;對于臨床中常用又難以掌握的水、電酸堿平衡紊亂編纂了教學講義;加強了關節復位、骨折固定實用性教學內容。
2、采取專題講座的教學模式
在96個學時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全部講授外科學的內容,再者學生既往已經學習了系統的外科內容,如果面面俱到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學內容要選擇學生實用的又難以理解的內容,我們重點開設的幾個講座是: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急腹癥、神經外科新進展、血管外科、膽道結石的診治、門脈高壓的外科治療、乳腺疾病等,這樣解決了學生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外科各類考試的難點內容。這些外科講座以疾病為中心,綜合相關各基礎醫學的內容,又涉及到原因、發病機制、檢查、診斷及治療等知識,并增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使學生們既掌握了臨床知識和動態又使基礎知識得到系統及強化。
3、建立外科學網絡教學平臺
網絡教學能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方便學生選擇方便的時間隨時隨地學習,讓學生攻克傳統教學中的難點,拓寬學科知識和視野。依據調研結果,參考本科《外科學》(第7版)教材,建立的成人教育外科精品課網站,主體結構有:外科學電子教案、CAI課件、理論課程、實踐操作、教學圖庫、外科手術視頻等,有十余套外科試題、病例分析等資料,設有意見反饋和疑難解答等內容。既能彌補學生參加面授輔導的困難和不足,又提高了集中面授輔導時的教學效率。
4、強化臨床思維訓練
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癥狀或體征,以臨床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有關問題,層層深入。臨床思維訓練作為主要教學內容,貫穿于整個臨床教學過程,強化了臨床思維訓練,培養了能力,激發了學習興趣。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將部分教學內容制定出工作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此工作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及相互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既掌握了外科知識又訓練了臨床思維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5、完善教學質量測評體系
既往結課后出一套試卷進行考試,決定這一科的成績,這樣的測評模式,缺乏真實成績評定的可信度,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教學改革后將平時出勤、課堂表現、技能操作、網上平臺答題成績、期末理論測試五部分各占20%計入總分。這種考試方式使考試變為雙向性、互動性,教師評價學生的同時,學生同樣也可以評價教師,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有助于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發揮考試在整體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和激勵作用。通過考試的引導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著重知識的橫向聯系,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分析能力。
6、考查指標及評分
從學生結課后的客觀成績和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效果的主觀感受兩方面對改革效果進行評價。外科學期末考試分為實踐和技能兩部分,分別占30%和70%,兩者相加即為外科結課成績。調查兩組學生對的外科教學內容及效果的主觀感受,具體項目包括外科專業知識、外科技能操作能力、外科急癥處理能力、臨床專業知識、臨床思維能力、主動學習能力,每項滿分為10分。
7、統計學方法
將考試成績及問卷結果進行整理、核對,并錄入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2009級學生調查問卷結果
對167名2009級學生進行調查問卷顯示,授課時間和上班時間沖突(69.12%)、教學內容不符合實踐工作的需求(48.56%)、教師專業水平或教學水平不足(25.75%)、考試監管不力(12.65%)4個因素位居前列。
2、兩組外科學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統計顯示,實驗組外科學結業成績為(94.69±9.27)分;對照組為(87.62±10.6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3、兩組學生問卷調查情況
實驗組學生外科專業知識、外科臨床思維能力及外科急癥處理能力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外科技能操作能力、臨床專業知識、主動學習能力評分比較,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均較優。3討論臨床醫學專業成人本科教育對基層高端醫學人才的培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社會環境、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受眾對象等方面尚存諸多不利因素,臨床醫學專業成人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多年來我們一直是將成人教育沿用普通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僅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也不適應基層的實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需求。本研究通過對2009級學生的調研,探求臨床醫學專業成人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通過分析學生學情,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評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提高臨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習及再學習能力。
三、結語
成人醫學高等教育是培養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在新形勢下應繼續完善外科課程內容,探討教學方法及手段,完善外科教學質量測評體系,不辜負社會、用人單位和學生的期望,為基層培養高等醫學人才。
作者:芮炳峰 張樹煥 楊志強 單位: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