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的誤區與短板
既然企業的“文化軟實力”要靠企業的“文化”來進補,那么“企業文化”是否就等同于“文化軟實力”呢?目前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軟實力”。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企業的“文化軟實力”是包括企業文化、自有品牌、社會責任等文化軟因素對企業內外資源的整合能力。這種整合能力是通過軟因素對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對外的滲透力、影響力來實現的。文化確實是“軟”的東西,但要變成“力”就不是那么簡單地“喊”出來的了。從企業文化到企業的“文化軟實力”,這是一個發揮作用的過程。就是說,企業文化到底能不能給企業帶來實效,能不能最后形成“文化軟實力”,其衡量的標準就是企業對資源整合的效果。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在員工敬業、組織氛圍、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和價值觀塑造等方面迫切需要加強,這五項已成為中國企業文化軟實力的“短板”。中國企業普遍存在著“重外功”而“輕內功”的現象。從企業文化軟實力類型上來看,以注重社會責任和股東關系為內核的“責任型”文化特征較強,而以創新能力和客戶忠誠為內核的“創新型”文化,以組織氛圍和員工敬業為內核的“和諧型”文化和以管理模式和領導能力為內核的“管理型”文化特征得分較低。中國企業處于改革開放的穩步上升期,企業顯示出強大的外部擴張力,特別是對社會責任和股東關系的重視,是中國企業新一輪騰飛的亮麗文化風景線。與此同時,“和諧型”和“管理型”較弱,“創新型”動力不足,顯示出中國企業普遍不注意“練內功”,缺乏長跑的內在動力機制與能量基礎。三、供電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的若干思考面對破除壟斷、引入競爭的市場化改革,供電企業的“文化軟實力”提升也同樣需要鞏固“長項”并補齊“短板”。在責任重大、關聯豐富、作用突出的供電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過程中,“履行社會責任、建設堅強電網、做好優質服務、堅持以人為本”是進行“物質”和“文化”雙重進補的現實思考與理性選擇。
1.履行社會責任
供電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導向一個缺乏社會責任優意識的企業不可能永續經營,更不可能健康和諧地發展。基于電力的基礎性產業、社會公用事業和特殊服務行業等特點,供電企業不但是最主要的經濟社會資源配置主體,而且其影響力和帶動力還廣泛地深入到政治、科教、文化等各個領域,承擔并履行社會責任,是歷史和時代賦予供電企業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國網大連供電公司一直把履行社會責任當做回饋社會關愛和促進自身發展的具體體現。公司積極參與和支持市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優質高效地完成各種重大政治、經濟、社會活動的保供電任務,如最近就出色完成了第十二屆全運會大連賽區的達沃斯會議的保供電任務,得到廣泛的贊譽,許多窗口單位、員工還主動延伸服務職責和范圍,積極幫助服務對象解決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如“金秋助學”、資助弱勢群體等等。最為主要的是,大連供電公司創建了“公司全面社會責任管理模型”,即社會責任管理的首要問題是確定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追求綜合價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標,并將其貫徹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社會責任管理的引擎是領導力、治理結構和社會責任推進管理;社會責任管理的保障是社會責任全面融入決策、流程、制度和績效管理;社會責任管理的外部動力是利益相關方參與和社會環境驅動。總之,大連供電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中,為活力大連、創新大連、幸福大連、文明大連建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2.建設堅強電網
供電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柱石供電企業“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社會責任意識的固化與養成;而供電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更離不開堅強電網提供基礎的物質保證。“物質補鈣”與“文化補氧”二者作用于一體,不可偏廢。作為動力的提供者,國網大連供電公司電網建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2年,大連供電公司加快完善電網結構,深入推進科技創新,致力打造堅強智能電網,不斷提升供電能力,全年完成電網建設投資18.26億元,新增66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120.1萬千伏安,線路465公里,500千伏電網實現3通道(6回路)與遼寧電網相連,500千伏主網架結構顯著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大幅提升。毫無疑問,建設堅強電網在為大連供電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補充充足“鈣質”的同時,也必將為企業的“文化軟實力”提升輸出強大的“造氧”功率。
3.做好優質服務
供電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基準當今時代的市場競爭已經超越了營銷范疇,電力客戶作為供電企業“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極,其派生出來的行業作風建設和優質服務工作正在逐漸成為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靈魂和驅動。在企業內部創造出一個公正、廉潔、規范、高效的服務機制,在企業外部樹立起一個和諧、融洽、誠信、文明的社會形象,始終是供電企業在“文化軟實力”提升過程中不變的基準。2012年,大連供電公司堅持以客戶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落實省公司“感動式”服務品牌建設要求,不斷豐富公司“明珠彩虹”供電服務品牌內涵,優質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公司以大連市開展“軟環境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扎實推進“整頓服務作風,規范服務行為”專項活動,理順流程,強化管控,“一口對外”服務機制進一步完善,建立了覆蓋全市的配電調控一體化支持平臺,配電事故處理速度、效率大幅提升,在省內率先建成覆蓋營銷服務全專業、全管理層級、全業務環節的稽查信息系統,強化工作監督,服務承諾兌現率始終保持100%。
4.堅持以人為本
供電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核心無論是“軟實力”還是“硬實力”,離開了“人”的作用,所有實力都是零。提升“文化軟實力”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舉措,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正是“以人為本”。如果說供電企業“文化軟實力”的對外作用極是電力客戶的話,那么對內作用極就是企業員工。在“文化軟實力”提升過程中,員工這一極的作用一旦發揮不好,對外作用極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效果。那么,供電企業“文化軟實力”提升中應該怎樣體現和實現“以人為本”呢?首先要致力于人力資源的開發。以人為本不僅僅把人當做手段,而是同時把人當做目的。在知識經濟中,人力資源作為一種能動的特殊資源,具有生產性和創造性,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資源,也必然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第一資源。2012年,公司舉辦各類培訓班235期,參訓員工10275人次,員工素質明顯提升,多人在各類技能大賽中獲獎。其次要致力于先進典型的引領。用員工身邊的明星典型來提升和輻射“文化軟實力”往往最受員工接受和認可。大連供電公司旨在大力營造忠誠企業、奉獻社會的良好氛圍,近年來涌現出劉龍、趙文武、姜成坤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人物。第三,要致力于優秀文化的傳承。企業的優良傳統和優秀文化是一個企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品質積淀,大連供電公司制定和完善了符合行業、企業及地區特點的企業文化建設規劃,構建企業核心文化內涵,逐步普及、深化、規范企業文化建設,積極引導員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各項實踐活動,通過企業文化把企業、員工和社會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創建和諧企業,將創新意識融入到企業精神、經營管理理念、各項管理制度和員工的行為規范之中,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二、結語
由此,大連供電公司在2012年獲得了遼寧省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示范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進單位以及省電力公司品牌建設標兵單位等稱號,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總而言之,“文化軟實力”當中蘊涵著“發展就是硬道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站得穩”需要“物質補鈣”,企業要想“跑得快”就必須得“文化補氧”。
作者:生濤 單位:國網大連供電公司中山供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