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行政審批服務工作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的總體部署和任務要求,以“改革創新年”為總抓手,統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務效能,為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提供有力支撐。
一、繼續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
配合市編辦、法制辦,對市級行政許可審批和非許可審批項目涉及的前置要件進行審核清理,組織各實施部門對繼續保留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完善辦理條件、程序、時限,重新梳理再造審批流程。建立行政審批事項進廳動態管理臺帳,編印辦事指南,通過門戶網站主動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方便企業群眾辦事。
二、著力推進集中審批服務
配合市編辦、監察局、法制辦等部門,健全完善集中審批服務制度,強力推進審批職能“兩集中、兩到位”改革,探索實施“批管分離、管辦分離”審批交易運行體制機制。對具有行政審批服務職能的市直部門重新進行審批職能歸并,條件具備的集中到一個審批處室,條件暫不具備的明確由一個處室牽頭協調(加掛審批辦牌子),全權負責協調本單位內部處室之間審批業務運轉銜接。各部門要設立首席代表,啟用審批專用章,給予充分授權,審批事項一律現場辦理,建立以窗口服務群眾為導向的運行機制,實現“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防止體外循環。
三、創新行政審批運行機制
對建設項目分類別實行審批“倒計時制”,政府投資項目從立項開始到取得施工許可為止,單純在政府部門的審批時限限定為90個工作日,房地產開發項目限定為80個工作日,工業(技改)項目限定為70個工作日;各審批環節上的部門相應實行“倒計時制”,明確本部門、本環節審批時限,超出時限的一概視作同意,直接進入下一審批環節。探索建立“一口受理、信息共享、并串結合、限時辦結”的外資企業設立登記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外資企業登記效率。
四、進一步創新審批服務方式
圍繞服務全市重點工程項目,充分發揮市行政審批大廳在服務全市經濟、服務大項目及重點項目方面的平臺作用,健全完善重大項目代辦和“綠色通道”服務機制,扎實開展“全程無償代辦服務”。實行服務方式多樣化,繼續堅持上門服務、延時服務等服務方式,探索節假日預約服務。
五、切實強化中介服務行為管理
開發統一中介機構管理平臺,搭建中介服務資源庫,制定中介服務管理辦法,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加強統一監管;建立中介機構信用評價體系,實行等級管理、優勝劣汰,營造公平競爭的中介服務環境;規范中介前置工作流程、時限、收費等服務行為,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對中介服務時限進行合理壓縮,方便市民和法人自主選擇。
六、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
依托市政務云和電子政務外網平臺,進一步健全完善網上審批系統功能,加強數據對接和交換,強化信息共享和協同審批,做好政務公開和權力運行公開工作,推進行政許可審批和登記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加快“網上政府”建設。研究論證面向新政務服務中心的政務服務綜合系統平臺建設方案,整合行政審批服務、公共資源交易及市民服務熱線的在線服務功能,拓寬政務服務渠道,方便企業群眾網上辦事。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市一級開發建設,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四級應用的網上運行新模式,著力打造全方位市民服務支撐信息平臺。
七、進一步健全完善制度考核體系
結合績效考核工作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進駐部門(單位)窗口績效考核辦法》等規章制度,嚴格落實日巡查、季考核、年考評制度,突出細節管理、制度管理、績效管理,堅持靠制度規范、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進一步搞好行政審批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建立健全科學實用民主評議指標體系,進一步細化評議內容,改進評議方法,強化考核力度,促進結果運用,大力營造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工作氛圍。
八、扎實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
加快理順全市政務服務工作機構。加強對政務服務工作機構優化整合調研,推進市級政務服務工作機構優化整合,統籌兼顧、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務服務機構的職能整合、資產、人員過渡。推進市中、天橋、濟陽等政務服務中心平臺建設,整合各級行政審批和公共資源交易等政務服務資源,逐步實現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平臺的聯接與融合,健全完善上下聯動、層級清晰、覆蓋城鄉的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政務服務均等化、規范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