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電影電視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大腦與過去的知識經驗去建構世界,至少是去解釋世界,但由于每個人的大腦與知識經驗不同,我們對于每一個事件的認識也就不一樣。同樣的,當觀眾在影院觀賞一部電影時,因為每個人的經歷經驗及知識結構的不同,因而每個人對于電影的體會便各不相同。我們不妨通過對建構主義心理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嘗試探討蒙太奇產生的心理學依據,研究建構主義對于影視劇創作中蒙太奇運用所產生的影響以及觀眾理解影視作品內涵時的心理過程。
一、解讀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是由當代歐美國家興起的,一種觀點鮮明卻又思想深刻的社會科學理論,其來源途徑繁多,流派觀點懸殊,在我國的學術界目前普遍把建構主義定位在學習理論,認為其是繼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后教育學習理論的又一次革命。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現代主義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蔓延,并迅速成為一種質疑西方現代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批判性思潮,理性主義的絕對地位被逐步打破,人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凸顯。“認識”意味著共同參與存在:人的內心同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人和空間有著親密的關系。①于是在后現代主義的背景及理論支持下,建構主義似乎又被賦予了更新潮的含義———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大腦與過去的知識經驗去建構世界,至少是去解釋世界,但由于每個人的大腦與知識經驗不同,我們對于每一個事件的認識也就不一樣。建構主義應該是存在于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之間的一種思維,它認為存在有兩種,客觀與主觀都是存在的,換言之,二者都是真實的;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不可能描述客觀現實,而對現實的認識僅僅為解釋;同時建構主義認為沒有客觀知識的存在,沒有所謂科學真理的存在。如果把客觀主義與建構主義相比較會發現,客觀主義營造出的是絕對權力而建構主義營造出的則是平等對話的關系,這種平等其實存在于人們的潛意識中,并時時作用于人們的思想,牽引著人們在一個平等的氛圍中進行精神層面的活動。影視劇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尋求人與人之間“共通”之處的一個過程,這種“共通”的最高目標是希望可以觸及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最低要求則是影視劇的設定必須符合觀眾的視覺心理。但是究竟怎樣掌握觀眾的視覺心理,這種視覺心理的產生又應該怎么樣去解釋呢?通過建構主義思想的介入,這個問題會從理論的角度得到解答。
二、重識蒙太奇
(一)透視蒙太奇定義的片面性蒙太奇的完整定義包含了三層含義,具體表述如下:
(1)作為電影反映現實的藝術方法———獨特的形象思維的方法,即蒙太奇思維、蒙太奇原理。
(2)作為電影的基本結構手段、敘述方式,包括分鏡頭和鏡頭、場面、段落安排與組合的全部藝術技巧。
(3)作為電影剪輯的具體技巧和技法。———在電影創作中,將全片所要表現的內容分為不同的段落、場面、鏡頭,分別進行處理和拍攝。然后再根據原定的創作構思,將這些鏡頭、場面、段落重新組合,構成一部完整的影片。這種構成一部完整的影片的獨特的表現方法稱為蒙太奇。②首先,含義(1)中獨特的思維方式,蒙太奇的思維方式應該怎樣理解呢?“一種在頭腦中形成的結構畫面的形象思維。”③(邵長波:《電視導演應用基礎》)即創作者首先根據劇本或腳本所傳達的內容思想,在自己的腦海中出現以畫面為主,同時還兼有聲音形象的聯想,隨后再相繼的規范完成不切實際的想象,按一定順序一定規律,合乎邏輯的結構起完整的場景或段落,上述一系列形象的過程應為蒙太奇在影視劇中作用的初次體現。其次,含義(2)的界定便是根據蒙太奇自身的最本質的定位,即基本的結構手段和敘述方式。而“全部藝術技巧”的詞語運用無非是借助電影這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門類,把實質簡單的蒙太奇提升到了所謂的“藝術”高度。
接下來含義(3)的敘述則更為具體化。眾所周知,隨著影視劇的不斷進步,蒙太奇的不斷發展,不同效果的嘗試不曾間斷,于是蒙太奇呈現不同類型的劃分,不管是表現蒙太奇還是敘事蒙太奇,抑或是心理蒙太奇,無不在不同的影片中發揮著各自不一樣的作用,但這僅僅是一種表現手段,僅僅是把含義(2)細化后的一種獨立陳述,雖然用“剪輯”區分開了“結構手段”,但剪輯又何嘗不是結構手段的一種表現形式和具體操作手段呢?層層剖析開來,不難發現,蒙太奇所謂完整的三層概念里即使包含著許多對其特有作用的肯定,但這些具體作用的體現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在蒙太奇的周圍為其鍍上的一層“外暈”———一種人們在后期實驗中日積月累后的經驗觀念的形成,并非蒙太奇固有的、本質上的含義,而是人們隨著一部部影片的誕生,總結優秀改正晦澀后的一種進步。
(二)從蒙太奇的發展看其心理源頭
如果仔細分析蒙太奇的產生發展及其最根本的東西,使筆者想到可能普多夫金的論斷來源于對蒙太奇心理基礎的認識。蒙太奇作為編導演結構影視作品的理論,它必須符合人們的視覺,特別是習慣的思維方式作為其基礎,所以它必須具有某種合理性,才能引導和啟發觀眾的想象和思維。而作為電影,正是一種用聲音和畫面來記錄形象和表現運動的,蒙太奇的運用,則起到了正確重現我們通常觀看事物時不斷追尋新目標的方式,重現了我們在現實環境里隨著注意力的轉移而依次接觸視像的一種內心過程。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影視藝術家的才能表現在利用蒙太奇手段,使人類的視覺心理節奏在影片中得到恰如其分的再現。在一個安靜、和平的場面內,用快切的手法會造成跳動和突兀的效果,使觀眾不舒服。同樣,假如場面內容是激動人心的,觀眾會本能地要求鏡頭快切,這時如果剪接得緩慢,就會損害影片令人振奮的內容。
三、建構主義———蒙太奇的心理學原理
綜上,從觀眾心理接受角度去探討蒙太奇在影視劇中成為可能的依據至關重要。電影不如書籍,可以用或簡練或繁瑣的細節去指明思想與意義,電影沒有文字,全憑畫面、聲音等一系列刺激觀眾感官的形式引導觀眾去想象隱藏其中的本質,于是此時觀眾的主觀能動性需要被積極調動起來,并憑借個體的生活經驗與對生活的不同感悟去解讀電影。聯想到上文我們已經了解過的關于建構主義的本質內涵,逐漸發現原本看似沒有任何聯系的建構主義與蒙太奇似乎被一種很微妙的關系連在一起,不可分割也無法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