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響獨生子女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1.家庭原因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與長輩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更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想法,過高的期望值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除此之外,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在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們給予了過度的保護、享受、疼愛,對于孩子的不合理、不切實際的要求,都會盡力滿足,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教育問題;另一方面父母秉承“嚴父出孝子”的思想,不能客觀的要求和評價孩子,對于孩子出現的缺點、問題,用管制的方法執行、訓斥孩子,使孩子過早的承受壓力,對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
2.社會原因
當今社會,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導致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除此之外,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實行學生“自主擇業”后,學生們會急迫的需要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如果處理不好這種關系就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當獨生子女產生了心理困惑和心理沖擊后,他們在理想、目標、認識和追求上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出現了信念偏差,產生心理障礙。
3.個體原因
高職院校的獨生子女學生正處于青年期,是心理發展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他們的心理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在認識事物、處理人際關系時,容易出現簡單化、片面化和理想化,自我認識不夠客觀、全面,自我評價過高或過低。例如,他們在戀愛時的隨意性、從眾心理,都說明他們對愛情的片面認識和錯誤理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另外,由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減弱,在遇到挫折時,他們很容易做出非理智的反應,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二、對獨生子女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對策研究
1.建立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渠道,提高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加大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建立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機制。首先要讓家長明白每個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要采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方式,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來發展智力、發展能力,過分的要求、過分的溺愛只會適得其反。其次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才能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
2.重視入學教育,把握時機,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
首先,培養獨立自主能力。通過教育,讓孩子們在生活中鍛煉自己、學習經驗、多多體會,擺脫依賴,鍛煉自己的獨立自主能力。其次,鍛煉堅強的意志品質。通過挫折教育,創造一些磨練的機會,使學生能從根本上消除孩子身上的嬌氣、任性等不良性格。最后,塑造完美的人格。通過感恩、誠信教育使他們認識到要敢于負責,對他人以誠相待,謙虛謹慎。學會感恩、愛父母、愛他人,同時聯合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共同引導孩子,塑造完美人格,做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3.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開展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豐富教育途徑
在中共中央1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出臺后,高職院校開設了相關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為了加強對學生的深入教育,除了開設相應的課程之外,還要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育,例如:報告會、專題講座、咨詢、各類輔導培訓、討論、辯論賽、社會實踐活動等,幫助他們學會認識自己、把握自己、評價自己,正確處理問題,使他們能愉快、健康的成長。
三、總結
總之,獨生子女的學校教育離不開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輔助,只有三者形成合力,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才能得到解決。作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在提高獨生子女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中,要以家庭教育為依托,學校教育為主體,社會教育為補充,使學生們能夠更快的適應迅速發展的社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作者:佟書 單位:遼陽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