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歷史教學論文
1歷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歷史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容易找到教育的切合點,通過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心理的自主構建過程,即學生自定目標、自我激勵、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實現的心理組織過程。在教學中利用歷史教材中的人物和事跡,讓學生在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學習和是非善惡的辨別中,逐漸構建起自己正確的是非觀、善惡觀,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構建良好的人格品質。如可以通過岳飛、楊家將的故事構建學生精忠愛國的品質;通過鄧小平“三起三落”的故事構建學生抵抗挫折的意志品質;通過居里夫人、布魯諾等人的事跡培養學生對于科學和真理的積極求知態度;通過南京大屠殺等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崇敬民族英雄,將來報效祖國的情感等。
2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心理學原理可以促進高效課堂教學
心理學對于提高教學質量、進行高效課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使之成為高效的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達到歷史教學的目的,歷史教師必須學習心理學原理,研究學生學習歷史的心理,把心理學原理運用于歷史教學中。眾所周知,知識點本身大多不是很有趣味性的,難免會有枯燥無味的知識穿插其中,所以學生學習過程中難免疲累,產生厭倦情緒。為了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相關知識,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心理學中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規律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不感到疲累。無意注意不需要做意志努力,學習比較輕松,有意注意則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達到目的,容易感覺勞累,但有意注意學習的效果較無意注意要牢固,因而可采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互進行來進行歷史教學可以使課堂氛圍在輕松中達到教學目的。
比如我們可以根據歷史課程本身的特點,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歷史典故、成語、詩詞或用多媒體教學等播放直觀性的資料、圖片等,來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例如:小學時我們就背過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首詩,在講紅軍長征時,通過這首詩來說明紅軍長征的艱苦歷程,贊頌中國工農紅軍英勇頑強、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鋼鐵般的革命意志,這樣既引起了學生的無意注意,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征艱難歷程的記憶。再如在講祖國統一大業時,可以師生共同朗讀余光中的《鄉愁》,來先引起學生強烈盼望海峽兩岸早日統一的心愿。
當然,高效課堂僅僅考無意注意是無法達到的,還需要教師善于提出新問題、新任務等或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例如在講解長征的歷史知識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長征究竟出發于何時何地?長征里程是否有“二萬五千里”?如何看待中央紅軍的戰略大轉移?長征落腳點是據何確定的?長征中一些重要人物有何貢獻?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原因是什么?長征的勝利有何歷史意義?帶著這些問題和疑問,學生便開始積極地尋找答案,有意識地去盡可能掌握相關知識。這樣在一開始的興趣引導下進行無意注意,又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意注意相關歷史知識,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就能掌握歷史知識。
3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指通過對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重新組合,構建獨特的、新穎的事物、關系或答案的思維過程。教師可通過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案,精心構思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以教材為基礎不斷創設問題情景,從不同角度提出新穎有價值的問題,層層遞進,使學生置身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景與新問題之中,不斷進行思索探新,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好奇獵新的心理,又在學習了基本知識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講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時,可從不同角度設計下列問題:古代中國都有哪些科技成就?它們都有哪些影響?16至18世紀四大發明在中國和西方命運為什么會有不同?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的原因是什么?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特點?中國科學技術為什么會在近代落后……通過這些問題來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積極思考,開辟新的路徑,進行發散思維,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達到教學目標,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一個人要想立足社會并良好發展,僅有高智商是不行的,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是頑強的意志品質,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歷史教材是進行意志品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教師要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意志品質教育內容,在課堂設計中找準能夠融合意志品質教育的結合點,營造愉悅輕松的課堂心理教學環境。例如可以通過鄧小平一生經歷的三起三落,學習他頑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通過孫中山組建興中會、中國同盟會,舉行廣州起義等活動,學習他為了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不懈奮斗的精神,進而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歷史教材中很多歷史人物為了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可以利用這些人物的事跡激發、鼓勵學生不怕困難和挫折,發揚他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精神。
5總結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注意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是高效課堂的要求,也是學生健康成長和輕松愉悅學習的要求。
作者:王紅曉 蔣軍偉 單位:漯河職業技術學院 漯河市第五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