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化工作流程
1、配液班
上班時間為7:30~12:00、14:30~18:00,首先配液班護士參與晨交班,了解全病區患者情況后,核對醫囑并進行液體、皮試藥等配置,管理治療室,領口服藥、針劑;下午查對液體,治療室消毒,打掃治療室,核對并擺次日長期液體。
2、A班
上班時間為7:30~12:00,14:30~18:00,提前半小時上班為責任床位患者做晨間護理,參與晨交班;與N班護士床前交接班,整理患者床單位,同時查患者“腕帶、床頭卡、等級護理”是否吻合,查對并執行長期醫囑、臨時醫囑。根據護士分層管理,危重患者由高年資護士護理,完成本組患者的治療。熱情接待新入院患者,并為新入院患者進行詳細的入院宣教,安排患者做檢查,提前為出院患者做好定期復查、用藥、生活及飲食的宣教,辦理出院手續;負責預手術患者術前準備及手術患者的術后護理;為本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指導及康復指導,下午督促患者刮胡須、剪指甲;每周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擦浴1次,洗頭2次;每周二為1組大換床單日,每周四為2組大換床單日。16:00后書寫護理記錄及病室交班報告。
3、A★班
上班時間7:30~11:00、12:00~16:00,工作流程同A班,中午每1組有1名護士上A★班。患者大多午休,中午完成早上未完成的治療工作,負責新入院患者的接待及入院宣教、術后患者交接、術后宣教及護理,為病區患者測量12:00時及16:00時的生命體征。
4、P班
17:30~2:00與A班護士床頭交接班,查對所有長期醫囑、臨時醫囑執行情況并簽字;測量新入、發熱、危重、手術、預手術等特殊患者的生命體征;處理夜間醫囑,與加強班一起為患者做好晚間護理,迎接夜班新入患者;22:00與醫生一起夜查房,督促患者熄燈、休息,鎖病區大門,消毒治療室,保持病室安靜、安全,書寫病室交班報告。
5、N班
2:00~8:00與P班護士床頭交接班,查對所有長期醫囑、臨時醫囑執行情況并簽字;夜間巡視病房,迎接夜間新入患者,晨6:00測量新入、發熱、危重、手術、預手術等特殊患者的生命體征,處理夜間醫囑;與加強班一起為患者做好晨間護理,書寫病室交班報告。
6、加強班
18:00~22:00、6:00~10:00與N班、P班一起為患者做基礎護理。18:00上班為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喂飯、洗臉、梳頭、口腔護理,為留置尿管患者行會陰護理,長期臥床患者行防褥瘡護理;檢查患者腕帶、等級護理標示,整理患者床單位,關大燈、開地燈,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休息。晚上加強班必須睡科室,科室如有搶救、收大量入院患者,加強班護士機動幫忙。6:00為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洗臉、梳頭、口腔護理,為留置尿管患者行會陰護理,長期臥床患者行防褥瘡護理,檢查患者腕帶、等級護理標示、整理患者床單位,為患者治療做好準備。
二、效果
1、保證了護理安全
優化護理工作流程以來,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走進病房,主動與患者交談,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基礎生活護理。護士與患者的接觸增加,在溝通中同時可以觀察患者病情的發展,開展用藥的宣教,及時觀察病情并處理。護理難度大、危重患者由小組中工作經驗豐富、高年資護士來承擔,在護理過程中帶動低年資護士學習,既杜絕了差錯發生,又促進了護士之間的相互學習,保證了患者的安全。
2、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患者知道“我的護士”,患者當天所有的治療護理都由1名責任護士來完成,管床護士按照工作流程為患者做治療、入院宣教、術前宣教、術后宣教、功能鍛煉指導。護士主動為患者介紹有關知識,使之面對疾病不再緊張,同時護士與患者交談過程中,可以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針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了解、及時處理、及時解決。患者在整個住院過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對護理工作滿意度也隨之提高。
3、護士滿意護理小組成員按層次搭配,各個層次護理人員崗位職責明確,工作流程清楚,分工合理,使護士工作更有積極性,小組成員配合更默契,新護士在工作中得到老護士的指點和幫助,解決了低年資護士由于經驗不足、管床不到位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工作流程的優化,“把護士還給患者”、“我的患者”床位責任到人,提高了護士的責任感,護士的工作得到患者的肯定。優化護理工作流程,規范了護士工作職責,提高了護士工作的效率和積極性,同時也取得了患者的滿意。但這只是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及不足,如護理文書書寫信息化、醫技科室、后勤保障等方面還需要醫院所有部門為病人、臨床一線醫護人員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護理工作流程優化以來,護理工作做到有標準、有要求、有指導、有進步,使護理工作安排更加規范,更加有序,更大程度上保證了護理質量。
作者:白秋萍 張慧萍 毛華東 何榮 陳萍 單位:成都解放軍452醫院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