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培養學生深入探究的創新意識
地理教師不能總是靠自己的講解和課本的文字內容進行教學,這樣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學生記住內容,印象也不會太深刻。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大腦思維,一步步尋找正確的答案。高中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師如果能夠因勢利導,學生就會形成創造性思維。如地圖教學,在以往的傳統地理教學,只是要求學生能夠讀圖就行了,實際上地理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最終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地圖知識,給學生講解制圖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獨立制作地理小地圖,使學生鍛煉了空間想象能力,對事物能深入思考。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獲得促成學生思維發展的最根本的動力。而課堂提問又能使學生引起對學習對象的注意和興趣,產生強烈求知動機,主動儲備解決問題所學的知識、能力,從而活躍學生思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比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下冊《土地資源》一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以本地區政府領導的角色在分析研究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征后,針對本地區的土地資源現狀,提出具體的土地利用措施,讓學生通過演講的形式發表對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少,耕地潛力不足的問題的解決對策,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之間互相討論、爭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了與教材上的觀點基本一致的結論,這使學生感受到了探索過程的成功的喜悅,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思維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同時,地理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分析地理問題,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從大量感知材料中總結規律。
三、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教師要培養學生能夠獨立地分析事物,使學生能夠深入細致地研究地理問題,不迷信、不盲從,不接受任何暗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只有批判地分析、逆向地思維,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找出問題解決的突破口。講授高中地理時,教師結合當前國家將“城鎮化建設”作為國家戰略重點的必要性,分析大城市作為工業中心,污染嚴重,人口密集,不適合進一步發展,只有選擇一些交通發達,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建立中小城鎮,整合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達到工業化的合理布局。任何事物都是辨證的,同樣的經濟學原理,對于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經濟技術條件不同,人口素質差異,適用起來也是千姿百態,各不相同的。學生在討論中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既能批判地借鑒已有的知識,又能不斷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了識別分析能力,有助逆向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營造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情境
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應地理新課改的要求,創設開放式多媒體的地理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沒有時間空間限制,將現代科技手段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課堂上有聲音、有色彩,有動漫,營造高仿真的模擬地理環境,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造條件,發展學生個性。另外,地理教師還可以改革地理課堂教學形式,設計富有創意的問題,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特別是提出一些發散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在活動中尋求問題的答案,師生一起共同完成對問題的探討,并形成結論。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欣賞尊重,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創造性思維進入實用階段。
五、總結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實施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地理教師應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改革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營造適合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情境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創新,促進學生各種思維品質的提高。
作者:楊志敏 單位:清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