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貴州省中職教育教學管理的現狀
1.1學籍管理制度死板、僵化,靈活性不強
目前,貴州省中職學校仍一直延用普通中學按部就班的管理制度,這種制度要求學生必須先完成規定年限學業的學習后才能獲得相應的畢業證,才能參加工作,靈活性較差,這對特別重視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的中職教育而言極為不利,影響其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嚴重制約了該地區中職學生能力自由度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隔斷了相關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1.2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夠合理
中職教育主要是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專業性人才,專業性、適用性是中職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而這些特征必須通過中職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具體內容客觀體現出來。而從貴州省中職學校課程安排的內容上分析,該地區中職學校公共文化課所占課程的比例過大,而直接針對就業而設置的專業課程比例安排則偏低,中職學生為了完成學業,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文化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職學生專業技術素養及其理論水平的發展。
1.3師資有待加強,教師職稱結構不夠合理,教師隊伍建設力度有待強化
教師是教學的主要構成因素之一,中職學生所獲得的理論、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主要是通過其教師的傳授獲取,因此,適當加大對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投入,提高中職學校師資力量水平能有效的提高中職學校教學質量。但從目前對貴州省中職學校的調查中發現:與該地區普通中學相比,中職學校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師職稱結構不夠合理,高職稱的專業教師比例嚴重偏低。
2.對策
2.1逐步的改變目前相對比較僵化的學籍管理制度,建立與社會
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學籍管理制度為了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培養合格地具有相關專業技術的技能型人才是中職教育的目的,而中職學校學生學習的目標是更好的就業,因此,中職學生不僅要學習并掌握相關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注重自身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而目前,貴州省大多數中職主要采用普通中學教學管理模式,即每名中職學生必須完成三年的學習后才能領證就業,這種學籍管理制度由于沒有充分的考慮中職學生學習目的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職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因此,貴州省的中職學??梢栽诮Y合本校以及自身專業的實際情況前提下,逐步改變目前相對比較僵化的學籍管理制度,學校通過建立相關制度與企業合作對中職學生進行管理,中職學校以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多少為依據,鼓勵部分中職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提前走上工作崗位,從而提高中職學生專業技術操作能力水平;同時,在保留有限學籍年限的基礎上,為這些學生重返課堂開“綠燈”,從而提高中職學生理論知識水平,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減少學習年限對中職學生發展的制約,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就業于學習互動的管理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有利于明確中職學生學習的方向。
2.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使文化課與專業課的比例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
我國中職課程教學標準:職業教育要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服務,實施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加快生產、服務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這表明中職教學的直接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就業,即與就業有直接的聯系,而目前,貴州省中職學校專業課內容比重相對比較低的現狀違背了中職教育教學的目的宗旨,該地區中職學校應該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適當的降低文化課課時比重,但是不能取消,因為中職學生屬于中學生,其心智還處于發育階段,設置一定比例的文化課能增加學生的基礎知識,有利于中職學生心智的完善,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礎,總之,中職教育有自身獨有的特點,那么貴州省的中職學校教學管理者應該根據這些內在的專業規律特征并結合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設置好文化課內容與專業課內容,使兩者的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2.3適當加大投入,提高中職學校教師師資力量水平,重視中職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的主要構成因素之一,中職學生所獲得的理論、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主要是通過其教師的傳授獲取,因此,強化對貴州省中職學校教師隊伍的科學管理,能有效地促進中職教育質量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中職教育的發展。針對該地區對中職教師管理存在的問題,建議該地區相關教育工作管理者首先,應該轉變觀念,深刻地認識到中職教師對促進中職教育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次,逐步的加大對中職學校的經費投入,提高中職學校師資力量水平;再次,把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放到每所中職學校發展規劃中來,在現有的基礎上,引進或聘請既有高職稱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并對現有的教師結構進行定期的培訓,從而對該地區現有的中職教師結構進行相應的優化。
作者:楊揚 單位:貴州省建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