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語文的潛能
興趣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動力,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之初都會產生對新事物的恐懼,這個時間段也是學生真正認識語文、了解語文和喜歡語文的重要階段。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對于學生語言學習的啟蒙,小學生所接觸到的語文課就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余,注意發現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關注點,將這一點放大開來,就可能發展成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生養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對于語文課程投入較大的熱情,這樣的課堂學生較為容易發掘出自身的潛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能力,這對于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具有較大的幫助。
二、深入解讀教材,理論聯系實際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方向,在學校教育方面,教材一直占據重要地位。教材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狀況、身心發展等因素編著的教材,較為適宜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小學語文教材針對初學者設定的眾多內容,充分考慮到小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接受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必須要深入到教材中去,將教材完全的解讀,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標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巧妙編排教學設計,讓學生喜歡語文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這些東西之后,要真正懂得利用所學知識,講自身今后的發展做必須具備的能力掌握,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能夠認識生活當中的常見字,簡單的閱讀一篇文章,能夠把生活中遇到、看到、想到的事物當作自己作文寫作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學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夠讀懂教材中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從中受到啟發。
三、重視學生讀與寫能力的形成,促進智力的發展
新課標要求注重發展學生的讀與寫結合的能力,強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從識字到寫字,從略讀到精讀,從模仿寫作到創作等諸多方面的能力。語文教學中,要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擺在重要位置,在學生識字之后,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從朗讀課文開始,經過一段時間能夠熟讀課文,然后能夠在拼音的注釋下完成新課文的朗讀到熟讀到背誦,最后學生能夠無障礙的學習新課文。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詞匯的基礎上,把學生引入到課程的閱讀中,從略讀文章,了解文章的大體意思,到最后精讀,準確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教學需要學生長期的練習,從最開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開始,讓學生逐漸認識世界,鼓勵學生發揮自己想象的空間,將自己想象的東西寫下來,選擇適當的文章在學生理解以后進行改寫、續寫,最后學生能夠進行獨立的寫作。寫作能夠拓寬學生的內心世界,擴大學生的視野,小學生在接觸更多的事物以后會幫助其智力的發展。
四、收集學生的信息反饋,及時做出調整
學生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受眾,占據最重要的位置,學生課上的自身感受最真切反映一節課的成敗,教師及時接受學生對于教學效果的反饋,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于事物的好惡表現得非常明顯,教師在課下要與學生經常地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通過學生對于課程教學的反應及時做出調整,這能夠幫助教師了解每個年齡段小學生的心理和習慣,對于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林廷?? 單位 福州市馬尾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