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
1.人際關系改變帶來的壓力
從本科進入研究生階段,研究生個體與導師及同學間將形成新的人際關系網絡,與本科不同的是,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與科研主要是以課題組為單位,班級概念較為淡薄,人際交往面較窄,個人容易變得孤僻,自私,做事不考慮他人感受。另外,研究生生源復雜,很多其他院??既氲难芯可捎谧陨韺W習功底薄弱,容易產生自卑、逃避與他人接觸的心理,輕者影響課題和科研進展,重者延誤學業從而引發其他心理危機。
2.就業造成的壓力
2014年畢業生人數已達到727萬人,比2013年多出了28萬人,畢業生將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年。而就業難現象已波及到研究生這一群體,很多研究生希望通過讀研來提高學歷層次、提高就業層次、提升核心競爭力,而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并且在擇業過程中的好高騖遠導致擇業挫折和失敗,極度挫傷其追求成功的積極性,甚至懷疑讀研的價值,這種矛盾心態一旦得不到有效化解,則極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強服務隊伍建設
當前,多數高校沒有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而研究生數量日益增加,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隊伍是非常必要的。完善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可建立心理健康三級網絡。第一級是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機構及專業咨詢服務機構,對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總體的規劃與指導。第二級是以學院研究生導師、輔導員及心理輔導教師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落實日常生活中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舉措。第三級是經過系統培訓與培養的研究生心理骨干隊伍,以班委、宿舍長、教研室負責人為主,此群體深入研究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每周不定期召開骨干例會,匯報班級學生心理狀況,便于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通過建立網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及強有力的服務隊伍,可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積極開展心理調查工作,及時掌握學生心理狀況
第一,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不定期的對研究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通過網絡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測評心理健康狀況,建立個人的心理健康檔案,并進行跟蹤和關注,對心理健康指數較低的學生開展針對性指導,及時進行矯正和疏導。第二,把握規律,做好關鍵時期工作。研究生心理問題有較大的突發性和隨機性,但其中存在較強的規律性。經過調查,研究生最易出現心理困擾主要有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開學后的1~2個月,這段時間是研究生適應學習生活環境的過程,部分讀研目標不明確、對研究生生活期望過高、適應能力不強的學生容易出現心理落差;第二個時期是研究生在課程結束臨近階段,這個階段學業壓力較大,容易出現心理波動,在結束課程之后但還未正式進行科研過程,心理最易產生空虛感的時期;第三個時期是畢業前3~5個月,這個時期研究生們承擔著畢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因此,有必要把握好這些關鍵時期,掌握學生心理動態,注重進行引導,及時將心理問題控制在萌芽中。
3.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不定期開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如邀請學校、校外知名的心理專家開展不同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在人際交往、戀愛、師生關系處理及科研壓力緩解等方面給予研究生專業的教育和指導。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指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促進研究生積極健康的發展。
4.深入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及時進行危機干預與心理疏導
心理咨詢是幫助學生及時進行危機干預、積極開展心理疏導的有效途徑,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機構。根據研究生的特點,可以設立心理咨詢方面的暖心工作室,工作室需要建立一支經驗豐富的、專兼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不僅可以對突發語言文化的導入,只有使文化導入在英語教學中得到真正的實施,才能有效地實現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
作者:張天嬌 單位:江蘇南京理工大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