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察能力訓練
能否準確地刻畫物體取決于對物體的觀察是否到位。大學生的思維發展日益成熟,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感性認知與理性分析相結合來觀察物體,深入了解它們的各項特征。同一物體,由于觀者角度和距離不同,所呈現的形狀、大小、色彩和明暗也會有差異,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認為它們沒任何改變,仍然以最初的原始形態感知它。這種現象造成了人們對物象的認識與視覺規律所產生的視覺影響的不一致性,這便是我們說的“恒常性”帶來的錯覺。有不少學生經常被這種“恒常性”所困擾,左右了其對物體的客觀認識,為此,筆者找了一些參照物,用對比的方法來查出這些差異。
例如在畫方十字時,因為繪畫角度不同,橫柱會產生較大的透視變化,這時,借助一些水平或垂直的線條來找出各個結構點的位置,以點連線檢查形體的準確性。建筑規劃設計是為人服務的,關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一些看似普通的素材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從中發現許多常人看不到的變化。但是,這種“看”并不是被動地處理眼睛所接收的原始信息,而是主動地對看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取舍,把注意力轉化為觀察物體的本質。學生只有擁有敏銳的觀察力,才能發現一些易被忽視或難以發現的問題,才能不斷地為改善城鄉環境出謀劃策。
2寫實技能的提高
傳統的素描教學強調整體觀察和表現物體間的比例和位置關系,突出物體的空間感、質感及光感。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套體系已不能滿足設計院校的教學要求,應客觀看待我們已經掌握并形成的素描教學方法,對其進行補充和改進,而不是全盤否定。筆者認為,建筑規劃專業要求設計者擁有較強的空間分析能力和藝術再現能力,教學的第一個階段,還是應該以寫實素描為主,掌握扎實的基本功。當然,這個學習過程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構圖、表現技法和材料的選擇上,可以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給學生留有自由發揮的空間。針對本校素描教學課時少、學生基礎差的情況,應強化課后的練習,通過量來達到質的提升。
3創造思維的開發
建筑規劃設計是美學元素和構成法則同人們生活中的實際需求結合后進行的再創造。社會在不斷發展,設計師也應與時俱進,積極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擁有層出不窮的構思和設想,才能在關鍵時候提出更大膽、更合理的規劃和預測,為城市的發展拓寬道路。當然,創造力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素描表現中,洞悉原形潛在的變異,將自己的想象和構思轉化為“主觀”再造,便是創意思維的結果。在素描后期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擺脫束縛,以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去感知對象和表現對象,或者拋開事物的外在,挖掘其內涵,對知覺信息進行綜合性、通感性的表現。
蒙德里安作品——樹,畫家通過整合圖a的典型元素,應用舒展的弧線重組畫面,創造出了新作品b,完成了樹從具象到抽象的演變。建筑規劃是立體和平面結合應用的產物,要求設計者全方位、多角度去感知物體和表現物體,進一步強化空間感和秩序感,具體訓練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主觀思考對一些雜亂無章的物體進行有序的組織和重構,演化出新的空間形態和空間關系,并分析物體所產生的性質變化。這樣的素描訓練使學生對現有物象有了更新的認識,思維能力和創造意識普遍得到增強。
4結語
總之,建筑規劃專業的素描教學應結合專業特點,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在反復的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效果,跟上專業發展節奏,讓素描真正成為專業的基石,實現藝術與技術的有機結合。要科學地引導學生,使其成為有思想、有能力,可以較快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
作者:孔令瓊 張毅杰 張輔霞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