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我國中小學都開設與計算機相關的課程。小學開設微機課程,初中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二者在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上有根本的區別。微機課程是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唯一學習對象,而信息技術課程則是把計算機作為課程學習的工具。且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操作性強、形象直觀的特點,若教師上課時不加區分,采用簡單的演示法,不注重多種方法相結合,課堂枯燥乏味,則學生興趣缺乏,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與學的策略
(一)教的策略
1.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充實自己。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武裝自己。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長流水。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前沿知識,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2.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能再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要做學生學習的指引者,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獲取知識,鼓勵學生自己探索、鉆研,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把握好教學進程,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各方面能力。
3.巧妙設計教學任務,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多搜集資料,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所要傳授的知識點滲透于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引導學生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任務”。這樣,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就習得了相關知識,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擁有真正的學習主動權,自然興趣盎然。
4.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自身魅力。上課前,教師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摒棄雜念,帶著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近師生距離。平時,教師就應竭力塑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形象,使學生樂于親近自己,有問題樂意請教自己,不僅在學習上,而且在生活上有了問題樂于與自己商討解決方法。“親其師,信其道”,有了融洽的師生感情,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建構知識,自然興趣盎然,事半功倍,學習效果極佳。
(二)學的策略
1.規范學習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認知心理尚不成熟,自控能力相對比較弱,情緒變化快,易反復,特別愛動。除了教師采用適合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學習外,對于學生個體來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2.多與同學合作交流,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學生個體往往存在差異,由于差異客觀存在,一些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很強,上機操作每次均是優秀,而一些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很弱,有時很簡單的操作都無法獨立完成。為促進全班同學共同進步,教師會根據學生的水平,將學生分為幾組。組內,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學生自覺擔當教師的小助手,發揚團隊精神,幫助信息技術能力較弱的學生,爭取共同進步。除了小組內合作外,學生平時還要自覺組隊,可以同桌間、好友間、鄰居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樹立濃厚的學習風氣,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此外,還要增強自主學習意識,課后利用各種工具查漏補缺,爭取更大進步。
3.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信息素養。學生的學習既是學習知識經驗的過程,又是學習做人的過程。良好的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掌握信息技術,才能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學生平時要注重學習,多登錄一些有興趣的、健康向上的網站,瀏覽對自己身心有益的網頁,自覺摒棄那些負面的、不健康的信息,從而拓寬知識面,提高信息素養。
三、總結
綜上,只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勇于開拓,勇于創新,學生在學習中開拓創新,就定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操作更熟練,為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張晨 單位:泗洪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