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經濟管理論文
一、文獻綜述
(一)國內研究現狀
由于傳統成人教育實踐性教學存在課程作業缺乏實效性、課程實驗有計劃無落實和脫離學生工作實踐等缺點,網絡教育實踐逐漸受到重視(馬國剛,2008)。我國的遠程教育實踐模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結合課堂”“結合工作”和“開放式遠程”三種(段麗萍,2008)。1“.結合課堂”遠程教育實踐模式。該模式強調實踐性與理論性,例如,“合作發現式”遠程教育實踐模式(潘美意、黃杰、周漪清,2007);根據西部遠程教育特點的“兩重四多”實踐教學模式(郭富強,2011)和“多元組合”實踐教學模式(郭富強,2012)。2“.結合工作”教育實踐模式。該模式十分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的結合。例如,根據成人學生在職的優勢,確立的“雙控雙導”的隨崗實踐模式(萬金湖,2009);提高職業崗位能力的“職崗能力提高型”實踐教學模式(葉漢英、李德華、李洪斌,2007);以“一個中心、兩個特點、三個平臺、四項標準、五個環節”為核心內容的“職業拓展型”遠程實踐教學模式(李文斐、王學珍,2007)。3“.開放式遠程”教育實踐模式。該模式以遠程為特點,通過網絡等通訊技術讓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例如,多維度、多層次、多渠道、立體化的“開放式多維度”實踐教學模式(郝智紅,2013);基于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科研———教學”實踐教學模式(黎國玉,2007);將課程實踐———案例演示———知識梳理等環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三位一體”開放式遠程教育實踐模式(孫德美、梁勇,2012)。
(二)研究述評
由于國外專職等教育發展較早,其具有比較成熟的實踐教育模式,其“企業主導型”實踐教育模式對于國內的影響較大。但是,由于國內環境與國外環境的不同,國內學者主要認同“結合課堂“”結合工作”和“開放式”三種遠程網絡實踐教育模式,這三種模式又各自針對高職、專職或在職的不同的特殊群體,這些模式都是針對所有專業適用的。要保證實踐教育的順利進行,除了適用性,還需要針對性。但是,這些實踐教育模式都針對于全日制,并沒有一種適合遠程網絡的經濟管理類實踐教育模式,目前,這塊研究還處于空白之中。
二、網絡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分析
(一)“結合課堂”
1.模式概況。“結合課堂”的教育實踐模式要求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在課堂上將實際工作經驗與技能一同教授,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即具有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2.典型案例。在會計本科專業中,會計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實踐環節,但是,會計實驗往往費時費力,容易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焦躁情緒,不利于實驗目的的實現,為了提高會計實驗的效率,中央電大開設了“會計實驗室”,這種實驗室以網絡技術為基礎,將會計實驗場景設置于網絡世界中,讓學生在與虛擬世界的交互中完成會計實驗。這種“會計實驗室”不但彌補了普通會計實驗的不足,還能夠完成實驗評價與反饋等一系列的工作。
(二)“結合工作”
1.模式概況。“結合工作”的教育實踐模式要求學生要將實踐工作與理論知識充分的結合起來,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2.典型案例。從本校的學生組成來看,多數學生都從事著與在本校學習的專業相關的工作。這種情況下,我校將“結合工作”的教育實踐模式應用于日常的教育實踐當中,就非常合適,并能使學生更加自主地參與到這種教育實踐中去。
(三)“開放式遠程”
1.模式概況。“開放式遠程”教育實踐模式是借助于網絡等通信媒介,教師遠程對學生的工作或教育實踐行為進行指導的一種教育實踐模式。這種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遠程與便捷。2.典型案例。一般的教育實踐活動都基于固定的場所,或者是公司企業,或者是學校,而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則采用“開放式遠程”的教育實踐,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空間與時間上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通過開設網絡平臺,讓學生能夠直接訪問并利用學?,F有資源,通過在網絡平臺上的學習來指導現實生活中的實踐行為,而教育的職責則由實際監督轉向網上指導。
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網絡教育實踐教學模式分析
(一)專業實踐教學概況
1.專業概況。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歸屬于管理學,是管理學中重要的一個二級學科。農林經濟管理結合了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相關內容,將經濟與管理融入到農業經濟的研究中,從經濟與市場的角度來重新探究中國農業的發展,是對農業生產總過程中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等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并對人員進行激勵,以達到預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2.專業實踐教學目的。根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特點,網絡教育實踐教學開放教育特點,其實踐教學目的主要是包括(1)通過合理的實踐內容安排,將網絡實踐教學與學生的工作實際進行充分的結合;(2)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專業方面的典型問題;(3)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3.專業實踐教學內容。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教育實踐內容主要包括了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專業技能訓練模塊和綜合能力訓練模塊三大模塊。(1)基本技能訓練模塊。由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一個交叉學科,因此,它的教育實踐中的基本技能就包含了較多環節,一般來講,就有統計分析、計量分析與綜合分析三個方面能力的訓練。統計學教育實踐要求學生利用各種統計軟件,如EXCELL等,對已知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與最終顯示,這種基本技能的訓練能讓學生對數字有更直觀與感性的認識。計量分析教育實踐有8個小部分,主要是面向論文寫作的模型處理方面。綜合教育實踐是將上述的教育實踐內容進行有機的組合,充分調動學生全面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2)專業技能訓練模塊。在專業技能訓練模塊中,教育實踐內容是對實際工作內容再現,要讓學生在最接近真實工作環境的條件下進行實訓,例如,投資項目分析模擬、電子商務實務模擬等。(3)綜合能力訓練模塊。綜合能力訓練模塊結合了社會調查、技能訓練、素質拓展提高等內容,另外,還能加入團隊協作訓練、學術論文發表與假期社會調查等環節。
(二)教學模式選擇———“3321”模塊式網絡教育實踐教學模式
結合現有網絡教育實踐教學模式的分析與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實際,探索出針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3321”模塊式網絡教育實踐教學模式。
(三)教學模式概況
“3321”模塊式網絡教育實踐教學模式中,第一個“3”指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專業技能訓練模塊和綜合能力訓練模塊三大模塊,這3大模塊包括了所有專業實踐的訓練內容;第二個“3”指三個階段,即理論講解階段、實踐工作階段和反饋評價階段。“2”指兩個平臺,針對學生多為在職人員這樣的假設,這兩個實踐平臺是指“網絡平臺”與“工作平臺”,“網絡平臺”是老師與學生進行理論交流與實踐反饋的平臺,“工作平臺”是學生進行實踐的平臺,“1”是指一個核心,這個核心是指“全面提升學生實際工作能力”。
(四)教學模式運行方式
1.理論講解階段。這個階段包括整個基本技能訓練模式和專業技能訓練模塊的前半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實踐教育的理論講解,主要依托網絡平臺進行。2.實踐工作階段。這個階段包括技能訓練模塊的后半段和整個綜合能力訓練,這個階段以學生在崗位實踐為主,在工作平臺進行。3.反饋評價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學生的實踐成果的反饋與教師對學生實踐成果的評價,這個階段均要涉及到網絡平臺,實踐成果與評價結果均需要通過網絡進行傳達。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3321”模塊式網絡教育實踐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工作實際,充分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以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實踐內容為基礎,通過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專業技能訓練模塊和綜合能力訓練模塊三個模塊的配合,能夠有效地進行理論講解、工作實踐和反饋評價,具有與傳統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踐相同的效果。由于該模式基于網絡平臺與工作平臺,將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工作、工作與學習三者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又具有傳統實踐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空間”與“時間”的雙重靈活性,非常適合在職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但是,該模式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首先,與該模式相配套的實踐教學硬件并不完善,例如,網絡平臺的搭建等;其次,與該模式相配套的實踐教學軟件也不完善,例如,實踐內容的不匹配、網絡教學師資隊伍的不適應等;最后,該模式只是針對整個專業,具體到某一門課程還需進行修正。
(二)建議
1.完善網絡教育硬件建設
整合學?,F有網絡教育硬件資源,通過結構優化、資源重組與全面建設,打破原有隸屬關系,尋求多方支持,籌集建設資金,搭建與模式相配套的網絡平臺,包括計算機、網絡與相關的教學軟件,緩解硬件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升整體硬件設施水平來保證該模式的順利實施;建立健全管理監督機制,加強對于實踐教學環節的監督與管理,借鑒ISO質量管理原則與模式,構建實踐教學質量的監控體系,通過明確質量管理目標、完善監督與考核平臺,規范實踐教學運行,搭建實踐教學的網上監督管理平臺,通過這些措施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使其正規化和制度化,提高網絡教學的現代化水平。
2.提升師資力量軟件支持
改革課程體系設置。以適應網絡教學模式為目標,大力推進更新實踐教學內容,以適合現代農林經濟管理網絡教育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到成人網教的特殊之處,徹底改變傳統實踐模式中學生的從屬地位,提高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的參與積極性;培養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認知。進行教師培訓,加深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教師對于網絡教育實踐教學的理解,并以此為基礎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有授課老師對于網絡教育實踐的認知得到提高,才能有意識地切實加強相關的理論積累,積極探求符合課程要求的教學方法,才能有利于教師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梢酝ㄟ^聘請企業任職人員或者選派教師外出掛職等多種方式來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
3.加快教育模式推廣應用
一方面,在整個專業模式的基礎之上,通過與具體課程進行結合,探索適合農林經濟管理各個專業的、兼具實用性與適用性的課程網絡教育實踐教學模式,以求將該模式推廣應用出去,并在不斷的推廣應用中得到逐步改善;另一方面,需要通過模塊化的實踐培訓機制來加強學生的實踐規劃與正確引導,讓學生能夠真正將課程所學理論與工作實際聯系起來,提升學生對于實踐的興趣與積極性,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升職業素養。
作者:劉純龍 張世鳳 呂晨鐘 單位:四川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