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產業化的有效幫手
1.1農業標準化能夠促進農業產業的成長
實施農業標準化,要求農業產業在經營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作相應的調整,使之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分工協作的需要,適應程序化管理和市場化發展的需要。這種調整是生產關系的調整,將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改變為集團化集中經營的大生產。只有建立了這樣的生產關系,才能為農業標準化的實踐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在農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不斷提高、調整的過程中,產業集團不斷形成,自然而然地促使農業實力的提升。由于產業規范化運作體系的建立,農產品質量得到提升,農業發展就能夠實現全球一體化。利用市場的調節作用,高效配置有限的資源,不僅可以提升農業生產的檔次,更能有效地促使農業在市場中逐步完善、規范和壯大,從而切實提升農業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綜合實力,縮小外部性對農業產業的影響,降低該產業的依賴效應,使之成為真正獨立的新型產業。
1.2農業標準化能夠推動專業化的生產
農業標準化憑借先進的技術以及可靠的調查結果,不斷優化完善,以最佳經濟效益為目標,針對某一具體標準化對象進行的協調化、系統化處理。我國以紫菜為研究對象,建立的紫菜示范區即是依賴農業標準化促進農業生產專業化的成功典范。紫菜示范區制定了嚴格的生產標準,對紫菜生產的每一環節都實施動態跟蹤監控,利于及時對生產需求進行調整,并立足于全局的角度,構建了完整的紫菜培育供銷產業鏈,與傳統零散買賣,以小作坊為生產單位的粗放型生產經營狀況形成鮮明對比,規避了原始經營模式的缺陷與弊端,其完整的產業鏈將農業生產提升到專業化的層次。
1.3農業標準化能夠促進農業的科技化
依據標準化原理,將先進經驗、科技成果、新技術等以標準的形式加以規定,嚴格參照科學標準,統一把關監控,形成全面規范的流水線,使得生產、管理乃至銷售的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各要素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效用,達到整體最優的效果,從而使得勞動者主動接受并學習新型知識,掌握先進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建設標準化示范區,就是要將先進的技術通俗化,深入淺出,使得經營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在迅速掌握技術標準后,將適用的科技科技成果投放于市場,運用到實際農業生產過程中,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且標準化下的生產使得原先的粗放型模式淡化,繼而被集約化模式所替代。
1.4農業標準化能夠助推企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
企業化的經營模式主體界限規劃的十分明確,大致可以劃分為“公司”、“企業”與“農戶”,其主體層級分明,功能完善,旨在形成一個多功能集聚的整體,利用合同契約制度、全面經濟核算制度,實現組織形式上的農業產業化轉型,而標準化則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的有力手段,以企業管理為切入點,通過提高管理水平促進農業產業化的運行與發展。作為龍頭企業既要保證內部機制的有序運行,保證公司管理有條不紊,又要處理好外部基地以及所屬農戶之間的關系,如果墨守成規,依照傳統模式進行管理協調,不僅耗費資源成本,且成效甚微。若采用標準化管理模式不僅節約資源,更有效的提高了成果的顯著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企業標準化管理即是以技術標準為主體,建立起工作標準和管理標準等科學體系,促進農業的有序化、規范化、產業化和規模化。
1.5農業標準化可以推動地方特色農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市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過剩現象。市場的不斷變化及信息滯后、不對稱導致農民的盲目生產,加劇了各地農業結構調整的脫節、不到位,而以標準技術組織生產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品質農產品脫穎而出,打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給不完善的農業結構調整帶來亮點與希望,憑借資源利用的高效性和區域的優勢為農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指引出農業發展的新方向。利用地域優勢,依靠標準化農業的規范與興起,為農業產業化帶來革新,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特色農業的發展,增強產業化發展在市場中的穩定性,是農業結構調整在市場經濟循環更替中立于不敗之地的保證。
1.6農業標準化能夠促進社會化的農業服務
農業標準化具有穩定的特點,其流水化的生產和嚴格執行的數據指標使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井然有序,這一良好穩定的特征恰好為農業服務的社會化提供了堅實的依靠,在相對穩態的環境下,對農業生產過程中所包含的增產項目的落實狀況負責,有利于系統化管理。誠然,健全制度的建立以及其今后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和與時俱進的指導思想密不可分,農業服務機制良性運行的重點即是標準化的規范落實,故應順應標準化的工作思路,構建穩定的、能夠給予農業服務依賴的保障,從而更好的實現其社會化服務的功能。
2實施農業標準化的基本途徑
2.1加強領導,提高對農業標準化的認識
領導對農業發展的方向起指導性作用,正確的理解農業標準化有助于其落實工作的開展,領悟農業標準化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與積極性。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從全局出發,深入了解農業產業化對農業升級的重大意義,明確何為農業良性發展的道路,同時強化對農業標準化的研究、規劃和實施。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共同推進標準化工作。將標準化落到實處,在實施“豐收”“、星火”等科技發展計劃時須同步考慮標準化。
2.2將農業標準化建設落到實處
農業標準化是一套完整的體系機制,將其落實到農業發展的各環節存在一定現實阻礙,每一個環節均有其獨特的元素,元素之間的協調工作瑣碎而繁復,僅憑標準化行政部門是獨臂難支的,必須把涉及農業標準化的有關部門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完備的整體,借助各個部門的特長優勢將標準化生產深入實踐,共同為農業產業升級作貢獻。要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責任分工,充分發揮各部門的作用,擔當好各自在標準化工作中的角色。在其位謀其職,在履行好各自分內工作的同時,盡量做好部門之間的溝通工作,降低低效率的返工,避免重復勞動和無用功,良好的溝通能夠拉進部門之間的關系,提高工作效率。
2.3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農業標準化領域走出了一條比較成功的發展之路,尤其是在農產品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程序上,形成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可以作為我們的經驗借鑒。例如,美國的農業標準化工作主要圍繞促進農產品的營銷、加工和出口來開展,并且制定了“聯邦谷物標準法”“、農業營銷法”“、聯邦種子法”“、聯邦食品藥物化妝品法”等相應法律法規來保證標準的實施。歐盟有比較健全的農業標準化法律,并且直接采用ISO、CAC等國際標準作為農產品生產、加工的依據,使成員國標準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從而獲得了國際貿易的主動權。日本就采用標準化農業,從新品種選育的區域試驗、特性試驗方法和方案,到品種育成后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工藝規程,以及農產品的收獲、加工和貯藏方法等都有非常具體的標準。如能借鑒這些實踐經驗,并很好的運用到我國農業的實際發展中,可以讓我們在實施農業標準化的過程中揚長避短,少走彎路。
2.4加強宣傳和人才培養
農業經營者特別是廣大農戶對標準化的認知程度目前還處在低水平階段。一方面要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標準化宣傳活動,向農業生產經營者宣傳貫徹國家的標準化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將標準化的概念根植于受眾的意識中,使其主動學習新興技術,調動起生產熱情與積極性,做到懂標準、會用標準、會研究標準,真正實現標準化管理。另一方面,要組建一支熱心農業標準化工作的人才隊伍,培養一批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兼備的復合型人才。通過這一途徑培養優秀人才,壯大復合型人才的隊伍,推動農業產業化向更高層次發展。
作者:王晶 單位:江蘇省標準化研究所科研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