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農民合作組織在推動湖南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取得的成效
1.1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據不完全統計,至2013年3月,湖南省農民合作社共流轉土地34.53萬hm2,投入30.89億元建設農業設施,95%以上的農民合作社能為農戶提供多種形式的技術推廣服務。農民土地經營權的有償流轉,推進了土地向現代農業產區、特色規模基地和專業大戶集中,提高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農民合作組織破解了“小生產大市場”的困局,95%以上的農民合作社能為農戶提供多種形式的技術推廣服務,改變了散戶在應對千變萬化市場中的弱勢地位。它促使農戶結合成一個整體,農民合作組織通過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共擔風險、利潤返還的經營形式,大大提升了農戶的主體地位,提高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有效地保證了農民的收益。
1.2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的創新
在生產服務方面,農民合作組織為會員和農戶提供優良種苗、優質農資、先進技術推廣與培訓、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服務,通過將傳統技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使勞動密集產業與技術密集產業并重,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營銷方面,農民合作組織積極發動農戶聯合起來,開展“農市對接”、“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舉辦展銷會、洽談會等以提高農產品產銷率;在品牌建設方面,農民合作組織通過“創品牌、樹品牌、揚品牌”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競爭力,以直屬于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的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為例,經過多年努力,其打造的黑茶品牌代表“湘益”和“白沙溪”聞名全國。
1.3促進了農業產業鏈一體化格局的形成
現代農業不是僅包含農業一個領域,而是以農業、工業和商業相結合的模式,引導農戶進入更大的市場,使企業得到擴張和提升。湖南省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出臺各項政策,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創辦龍頭企業,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深度融合,并發揮龍頭企業集群集聚優勢,集成利用資源要素,完善強化農業產業化功能,提升輻射帶動能力。以湖南省2007年成立的首家種糧專業合作社為例,該合作社以湖南隆平米業高科技股份公司為龍頭,在長沙、常德等7個地市發展了多家基層合作社,吸納了科研、種子、化肥、農藥、加工、糧機和糧食貿易等單位成員,成功帶動了洞庭湖區千萬畝優質稻基地的發展。
1.4推動了特色農業集群的發展
湖南省農業資源豐富,具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近年來,湖南農業生產突破了“小而全”的傳統模式,形成了一批適合市場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產業,發展了糧食、烤煙、油料、水果、蔬菜、茶葉、花卉和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生豬養殖歷來是湖南省的特色產業,以“寧鄉豬”特色養殖為代表的寧鄉縣流沙河牲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是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該社以其“龍頭+合作社+養殖戶”的發展模式、統一的管理模式、先進的營銷模式實現了連鎖養殖基地的標準化、現代化、生態化。目前,該合作社的養殖范圍已輻射至湘潭、邵陽、益陽、永州等地區,在寧鄉乃至整個湖南地區形成了寧鄉豬特色經濟。此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獼猴桃協會、沅江的苧麻合作社以及龍水野豬、泰基泥鰍等特種養殖產業合作社等也已成為當地特色產業的支柱。
2湖南農民合作組織在推進湖南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組織運行機制不健全
首先,農民對農民合作組織的認識不夠,對合作觀念、市場觀念理解不深刻,在發展中容易偏離方向;其次,部分農民合作組織沒有登記注冊,沒有章程,有的農民合作組織即使有章程其制定也很不規范;再次,湖南省農民合作組織在產權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譬如組織成員的所有權、控制權和收益權不明確,出現虛化、走形式等現象,產權不明造成了社企不分、責權不明,廣大農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活動參與者。
2.2資金短缺融資難
充足的資金是農民合作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因素,而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資金很大部分要依靠貸款。目前,農民合作組織由于自身積累能力不強、發展規模小、還款能力弱、缺乏擔保、農業風險大,金融機構很難對其開展貸款業務,融資渠道不暢導致資金來源不穩,嚴重阻礙了農民合作組織的投資力度和發展規模。另外,國家項目補貼有限,政府在扶持政策、資金投入上仍需加強。
2.3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低
湖南農民合作組織進行農業生產的環境不容樂觀。從外部環境看,近年來農藥、化肥、重金屬、塑料制品的過度使用與工業、生活垃圾的污染,已對農業生產環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有效檢測和監控農產品的污染已經刻不容緩,制定農產品的質量標準、實行農產品安全評價檢測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內部環境看,農民合作組織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水平、可操作性、檢測技術方法等方面還有待加強。
2.4農業產業鏈發展水平低
湖南省農業產業鏈格局雖然已基本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但是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層次低,農業產業鏈經營管理經驗不成熟,還不能有效地進行產業鏈整合。農產品加工業對農業產業鏈的影響最大,湖南省部分農民合作組織對發展農業產業鏈的認識不夠,對農業技術和信息的了解不充分,在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方面與優秀的合作組織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5抵御風險能力薄弱
隨著農業產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農業作為弱質性產業,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風險不斷增加。湖南省農民合作組織中自身實力較為薄弱,由于相互之間未形成合作關系和統一的經營模式,不能很好地協調生產者和市場需求之間的關系,經常會陷入價格“過山車”的怪圈,不少農戶因此利益受損,這嚴重打擊了農民參與合作組織的信心。
2.6農村人才缺失嚴重
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業人口正逐步減少,農村從業人員存在著“空心化”問題,農村留守勞動力無法滿足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有的農民合作組織帶頭人多數是傳統農民,掌握的專業知識陳舊并有限,不能成為一個兼具經營管理和合作精神的領導者,致使農戶即便有合作的愿望也難以形成合作組織。農村專業人才的嚴重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3促進湖南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的建議
3.1完善農民合作組織的運行機制
湖南省發展農民合作組織,不僅需要尊重經濟規律,同時還要發揮農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傳統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農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要解放思想,增強對農民合作組織的認知與宣傳,吸引農民積極地參與進來。完善各類型合作組織章程,農民合作組織一方面要規范和完善農民合作組織的運行機制,另一方面要明確合作組織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在利益分配上,要規范農民合作組織的產權,堅持公平與效率兼顧、經濟效益與勞動合作兼顧的原則,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讓農民更多地享受產業化經營的成果。
3.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農民是生產的主體,政府應加大對農民合作組織的政策扶持力度。首先,要給予農民合作組織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整合涉農項目和資金,優化資金使用和監督手段,確保資金用于推廣新技術、引進新品種,提供技術咨詢、管理和服務等;其次,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各農民合作組織和企業與各地的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合作銀行、商業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互動合作,為農民合作組織提供信用擔保服務,緩解農民合作組織貸款難的問題,并鼓勵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再次,各市縣區要對一批規模較大、帶動能力強、知名度高、競爭力強的農民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和培育。
3.3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發展綠色農業,打造生態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必須堅持構建“從田頭到餐桌”的質量追溯制度,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從生態環境、生產技術流程和產品質量標準等方面,實施農業標準化管理,培育無公害、高附加值、出口創匯的名牌農產品,走質量創品牌之路。目前的農產品市場是買方市場,打造名優農產品品牌不僅是消費者對農產品生態、安全、營養、健康的要求,也是農業產業化企業能夠持續長足發展的關鍵。因此,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以及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共同努力,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的要求,圍繞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監管、產品認證、科技培訓等關鍵環節,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3.4拉長農業產業鏈
合作組織要在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重視產業鏈的發展。要引導農民合作組織采用新工藝、推廣新技術,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拓寬產品開發的方向,由一般的生產、銷售向產品保鮮、儲運、加工、新產品開發等方面擴展。拓寬經營領域,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搭建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增強自身發展張力;加強與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合作,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同時,積極借鑒國外現代農業產業鏈整合和企業經營的經驗,提高產業鏈運作效率。
3.5促進各合作組織的聯合
從國外經驗來看,出于發展規模經濟,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的原因,各合作組織走向聯合已成為趨勢。目前,湖南省乃至全國都沒有大規模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現有農民合作組織一般規模小、農產品種類單一、競爭力不強。各地通過將農民合作組織與同類合作組織、非同類其他產業組織、龍頭企業的橫向結合,能促進農民合作組織壯大規模,以低成本、優質的產品走向市場;而通過將農民合作組織與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和農戶的縱向結合,能延長合作鏈,組建更高層次的合作組織,成為一個優勢互補、信息全面、資源共享的有機整體。
3.6加強培養管理人才
優秀的管理人才是合作組織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要加強和完善人才培養制度,政府要大力開展合作經濟知識的教育,盡快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事業培養合格的經濟管理人才。鼓勵各類人才積極參與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允許農業技術人員牽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技術優勢。當前,湖南擁有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各級教育機構超過100所,擁有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一批農業專家,應把握這種優勢,拓寬農民合作組織引進人才的途徑。一方面培養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相應管理經驗的組織帶頭人,這對于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戶參與合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當前推動農村合作組織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等多種方式,鼓勵農民工回流,參與到農業產業化建設當中來,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官參與農民合作組織的經營。
作者:黃威 曾福生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