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經驗和做法
1.1循環發展,助農增收
合作社的養殖場內,有肉牛1000頭、種雞1萬余套、后備種雞5000余套、蛋雞11000羽、能繁母豬200余頭,年出欄肉牛500余頭、年產雞苗280余萬只、雞蛋300余萬枚、仔豬3200余頭。合作社不斷擴大果樹栽種規模,用雞糞發酵后喂豬,豬、牛糞生產沼氣,沼液種蔬菜、沼氣殘渣種樹,蔬菜汁加工蔬菜面條,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探尋出一條循環發展的路子,為帶動當地及周邊區域農民增收致富、推動畢節試驗區養殖業快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2抓品牌建設,促合作社發展
2009年成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注冊馬鈴薯“鴻志達”商標;2009年提供樣品由市農業局申報馬鈴薯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獲申報成功。畢節市撒拉溪鎮養牛專業合作社于2012年3月份、12月分別獲得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鴻智達馬鈴薯專業合作社2007年榮獲畢節地區行政公署2007年度馬鈴薯產業發展突出貢獻獎;2010年被畢節市人民政府評為“優秀專業合作社”;同時榮獲畢節地區行政公署授予“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幾年來合作社多次受到鄉鎮、七星關區、地級的獎勵。合作社獲地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一個,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一個
1.3完善制度,規范管理
合作社經營管理嚴謹,建有一整套規章制度來規范管理,始終堅持做好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服務,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帶動社員搞好規范種植、營銷服務一條龍。充分發揮合作社橋梁和紐帶作用,增加農民收入,調動社員發展特色農業的信心和決心,推動我鎮的特色產業的發展。
2、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盡管撒拉溪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因區、鎮級財政困難,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無投入。特別是對合作社缺乏必要的扶持;二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的認識不足,在一些鎮村領導工作的議程中無位子。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未形成集群模式,帶動農民的功能弱,效益不明顯;四是農產品加工環節薄弱,農民生產的初級產品直接銷售,未能形成精深加工,增值幅度不大;五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尚屬空白,他們存在灰心情緒,缺乏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的信心。
3、主要措施
為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撒拉溪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在工作中,將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培訓力度,規范化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社;制定相關政策,對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給予政策上的優惠;有關部門幫助協調金融部門給予貸款的支持;協調業務部門給予專業技術人才的幫助。
作者:蘇傳明 單位:畢節市七星關區撒拉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