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素質教育論文
一、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學生的自我適應能力較差。很多學生在填寫報考志愿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距離、地區差異等因素,在步入大學校門后,由于自己無法適應大學的集體生活而排斥大學。比如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學到高中都沒有離開過家人,但是大學卻到另一個陌生的城市,或者南北相隔,遙遠的距離和寢室的集體生活讓很多學生無法適從。而且地區不同,在生活習慣上和飲食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不能習慣。還有部分學生對大學充滿了美好的幻想,但是實際的大學生活卻與之想象的有些落差,打破了自己美好的幻想,學生自己難以調整自己的狀態,產生了孤獨、寂寞、想念、懷舊等思想,因而影響了學生的心里健康發展。
(二)家庭方面的壓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對兒女的期望往往是孩子最大的壓力。父母的養育之恩銘記于心,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里都有了深深的烙印,熬過了高中,到大學父母依然每天打電話詢問學習狀況,幫助學生規劃考證的事情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在大學并不少見,這雖然是父母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但是家里面過于緊迫的學習感,讓孩子喘不過氣來,又不能違背,這個結逐漸的在心里增長,影響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自我評價。由于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在自己家都是掌上明珠,很多事情的處理方法和想法都不是很成熟。對自己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和定位,對于事情的處理,有時候因為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過大,而沒有達到目標就會產生自卑的心里;有時候因為對自己的要求過低,而輕易完成目標,產生驕傲的心理,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四)控制能力。到了大學,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都容易被美好的愛情所牽引。但是大學的戀愛都有不穩定因素,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對待分手的結局,從而造成了很多悲劇的發生。
二、技術院校提高心理素質教育的對策
(一)校方應適當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促進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大學教育中,由于專科課程偏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有時候只是象征性的開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助作用似乎不大。根據近年來的心理調查數據顯示,校方應該適當地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方式來舒緩自己的壓力,并且對自己的心理素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大學校園中,很多同學是因為學習和工作的事情產生煩惱,認為工作是最棘手的事情,其實通過學校的正確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排除這樣的煩惱。工作不是一時就能解決的事情,所以作為大學生,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詳細的計劃,然后根據自己的安排可以逐步地完成。
(二)培養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業余時間,豐富自己的生活。很多學生步入大學校門之后,由于課程的安排,會有一部分的空閑時間,而且大學的課程學習是要求學生的主動性的,所以,大學生活是否多姿多彩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校的學生除了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之外,還可以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各種大賽來豐富業余生活。首先,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大學的社團活動會涉及到和學校其他部門的合作,有時為了節約經費為題,到校外找到合適的對象拉贊助費,其實每一項的活動都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不管是組織能力、策劃能力,還是溝通能力,所以豐富業余生活是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次,自己參加活動的時候也擴大了自己的交際范圍,認識的人多了,朋友自然就多了,在校園的生活也不會孤單、無助了。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一個人承受問題,面對問題,總是難以解決。這時候應該適當的找親人、父母傾訴,如果家人離的較遠,在自己的交際范圍內,肯定有自己的朋友,可以向朋友傾訴。多個人分擔總比一個人承受要好得多。所以,擴大自己的交際范圍,也是幫助自己緩解心理壓力的一種方法。豐富業余生活,除了以上兩點好處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能夠幫助自己樹立自信,豐富自己的才能。大學校園的社團有很多種,進入大學后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舞蹈社團、吉他社團、書法社團等等。利用業余時間參加社團,使生活更加充實,而且還會讓自己多一項技能。除了社團之外,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歌唱比賽、辯論賽等,更能幫助自己提升自信,展現自己的價值。所以豐富業余生活,加強了自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舒緩了自己的心情,保證心理的健康。
(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搞好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可以說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特別是在大學校園中,大家住的都是寢室,少的話一個寢室四個人,多的話一個寢室住八個人,所以人際關系的處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前文說到,現在的獨生子女較多,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上了大學之后初來乍到,難免不和同學出現一些摩擦,這就要求學生要充分的認識自己,對事情要有一個正確的看法。一個被集體排除的學生自然心理不舒服,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或者自我封閉,嚴重的會產生抑郁或者自我傷害的現象,所以充分認識自己,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對自身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三、結語
有句俗話說的好:大學相當于半個社會。對于思想還不是很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可能一點小事就會造成他們的心理負擔,特別是對于剛離開父母身邊的學生,對大學的集體生活可能需要時間來習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來源是多方面的,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還需要校方提高心理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問題。
作者:盧萍 單位:湖南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