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素質教育論文
一、重視對待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的研究
隨著我國的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所需求的社會人才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的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使得需求人才的層次更為細分化,類型也更加的多樣化,加速了高等院校的對自身的教育定位,使得本科院校也細分而產生了5A的理論型本科院校于5B的實用性本科院校的定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問題也被大家所關注。而應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定位同職業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高度職業院校對學生的教育和要求所不同,因此僅簡單地將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模式直接套用到應用型本科院校就顯得有些牽強,由此看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研究就顯得有些單薄。
二、改變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職業教育地位和作業科學定位
近年來我國對職業教育的研究力度愈來愈大,職業教育的建設不僅在人力強國,構建科學教育體系,提高國民綜合素質,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中起到重要作業,同時也體現了職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會,改善民生的教育的良好載體。但是縱觀文獻,職業教育的研究,僅僅停留在高等職業院校的層面,而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職業教育的研究是少之又少,而應用型本科院校頓河高等職業院校的職業素質的要求又有很大的差異。
1.加強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深刻的認識他所帶來的深刻作用,締造出現代本科職業教育的社會良好環境氛圍
如何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教育更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近年來探討的重要問題。因此,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職業教育確定未來的長遠發展目標,要進行戰略性部署、設計、統籌的規劃,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現整合模式職業教育的建設,使得本科院校的職業教育在科學的、系統的規劃下避免重復建設的有序進行。協調有關職能政府單位加強橫向聯系,推動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職業教育的關注度,對職業教育的模式建立形成強大的推動作用;引導從政策上和輿論上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形成一種“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的理念,從根本上使得職業教育的參與者(教師、學生、社會力量)感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2.加深了解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營造快速發展現代應用型本科院校職業教育的良好的制度環境
現代的職業教育管理的體制機制存在著政策缺位、指導不利的狀況,同時也存在著政出多門,條塊分割的現象。人力資源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在職業教育的管理職能上存在著交叉,分別肩負著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發展的責任。同時用人的勞動制度與育人的教育制度分離,勞動市場的用人信息和職業教育的育人供給不銜接,職業資格證書與教育學歷證書分離。因此需要完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加強職業教育與各類教育的銜接與統籌,尤其是加快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課程的關聯性,進行學籍互聯、學生互換、證書互通的新機制,建立本科職業教育發展和各類技能型人才開發的新通道,建設本科職業教育發展的“立交橋”,構建外部開放、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現代本科應用型職業教育體系,使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有門”。
3.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職業教育面臨的困難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就業市場聯系不夠緊密;學校專業設置和布局不合理,辦學模式缺乏靈活性;課程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和生產技術更新;專業課教師數量不足,很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不強;在校生素質不高,給學校安排教學工作、實現培養目標帶來很大困難。從而,造成職業教育質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
三、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隱形教育課程建設
當前高校職業素質教育的完成主要通過顯性職業素質課程來實施,或稱“知識性的、理論性的職業素質教育的課程”。學生在這些課程中獲取的是被編成各種形式教科書的“關于道德的知識或道德的觀念”,這在本質上是一種屬智育范圍的知識性德育,往往脫離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接受愿望,缺乏教育主客體之間的有效溝通和適當引導,教育過程缺乏愉悅性,教育效果缺乏持久性,教育方法缺乏激勵性。因此,必須著眼于挖掘學校隱性的、潛在的德育資源,特別是發揮隱性德育課程對道德責任能力培養的作用,才能提高德育實效。
作者:邊國慧 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