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面臨的問題
1.1城市與農村信貸資金流向不均衡。
對于融資貸款機構來說,它們為了自己的安全發展,必須對資金進行謹慎管理,盡可能規避企業貸款的風險,不太愿意給中小企業、涉農企業低額度、頻繁貸款,更愿意為大型企業一次提供大額貸款。農村信貸資金供應不足,城市信貸資金供應又過剩,這也導致了城市與農村金融發展不協調,不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利于促進當代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2信貸投資領域不均衡,偏重于大型基礎設施,忽視涉農領域。
從目前銀行信貸資金流向可以得知,銀行業的信貸資金偏重于大型基礎設施,忽視中小企業和涉農領域。資金流向不均衡,這樣只能進一步擴大城市、農村,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差距,抑制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民消費信貸需求,不利于農村經濟和中小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3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的矛盾性
(1)政策目標的差異。貨幣政策要防止資金流動性過剩,監管政策則要求銀行資金流動性充足,這二者明顯存在矛盾。貨幣政策主要目標是防止通貨膨脹、保持幣值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國家的貨幣政策就是防止資金流動性過剩,減少通貨膨脹的可能,保持國家貨幣穩定,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監管政策是要求銀行業在健康、有序的環境下,保持銀行資金流動性充足,防止因為支付能力不足導致的金融風險。
(2)政策時滯不同。這是從二者的政策有效性上來說的,貨幣政策見效較慢,監管政策則是立竿見影。貨幣政策防止資金流動性過剩,減少通貨膨脹的可能,保持國家貨幣穩定,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但是貨幣政策的制定過程非常復雜,從政策的制定、實施、影響這一過程中存在較長的時滯期。但是監管政策則不同,一般是監管部門對被監管機構的經營行為作出是非判斷,直接下達政策性要求和決定,所以見效快。
(3)政策性質不同。貨幣政策是市場誘導,監管政策屬于法規強制。貨幣政策是通過公開性的市場業務,進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來影響利率,防止資金流動性過剩,減少通貨膨脹;監管政策是監管部門制定的各項決定,屬于法規強制,各大銀行金融機構必須強制執行。
(4)政策作用方向不同。貨幣政策一般順著經濟周期,監管政策則相反逆著經濟周期。經濟低迷逐漸恢復走向高漲期,貨幣政策一般較為寬松的,經濟高漲到低迷期,貨幣政策一般是較為嚴謹的,目的就是防止通貨膨脹、保持幣值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高漲時期,銀行信貸一般會過于盲目,這時需要采取嚴格的監管政策,有效減少金融泡沫降低金融風險,在經濟發展不景氣的時候,銀行信貸部門會根據現實狀況嚴格房貸,這時監管部門就可以采取寬松的政策增加貸款,提高銀行資金流動性,促進經濟發展升溫。
(5)政策消耗資源不同。貨幣政策是國家運用政策性的工具,規范信貸投放,其消耗的財政資源、制度資源和人力資源有限;監管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因為被監管機構的規模和數量的擴大,消耗的資源就會不斷增多。
2銀行發展對策淺析
2.1優化商業銀行的盈利結構
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錢荒的出現,這也正說明了銀行光吃利息的時代將再不復寸。所以首先必須調整銀行的業務結構,實現傳統信貸業務和中間業務的協調發展,大力提升中間業務的比重,優化銀行盈利結構;其次降低對大客戶、大項目的過度依賴,加大對三農和中小型企業的支持力度,拓寬信貸載體,優化收入來源。
2.2協調發展農村、城市金融
首先要通過政策引導,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策引導銀行信貸資金向農村轉移,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機構;其次還要通過強制性措施限制銀行信貸資金的長期不合理流向,縮小農村,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差距,滿足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民消費信貸需求,促進農村經濟和中小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最后要通過財政政策引導信貸流向農村及中小企業,大力建設農村基礎設施,不斷發展新農村。
作者:劉開敏 單位:長江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