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教師師德論文
1高職教師師德修養的重要性
1.1高職教師師德修養,是一流高職院校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一流的高職院校引領著高職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質量,是行業的標桿和準繩。因此一流高職院校的教師除了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外,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要愛崗敬業,愛生盡責,育人育德。這樣才能發揮一流院校的榜樣作用,帶動整個高職群體和諧、穩固發展,促進教育事業的進步。高職教師的高尚師德品質,是極為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1.2高職教師師德修養,是培育人才的根本需要
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一名優秀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受益終生。教師的勞動就其本質而言是完善和優化人的素質的勞動,教師勞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教師本人的理想信念、人生態度、價值取向、道德品質、治學方法乃至為人處事的態度等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也可以說師德水平直接影響甚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道德水平。教師“身正”,學生方能“利其行”,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才能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才智,才會成為推進為中華民族發展的動力。
2高職教師師德修養的途徑
2.1率先垂范職業道德規范
2.1.1愛國守法
教師要堅貞不渝、始終如一地熱愛黨、熱愛國家,時刻銘記黨和國家的教誨,嚴格按照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忠誠于黨和國家,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依法履行教師職責,維護社會穩定和校園和諧。教師要講政治、講理想、講紀律,身體力行愛國守法準則,自覺將愛國守法融入到教學、生活中,提高師德修養。(本文來自于《技術與教育》雜志。《技術與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2.1.2敬業愛生
教師就要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樹立崇高職業理想,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己任。恪盡職守,甘于奉獻,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公正對待學生,注重差異,因材施教。教師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熱愛培育祖國的未來,熱愛自己工作的熱土,才會熱愛學生,做到每一天都無私地付出。高職學生個體差別較大,某些學生文化素質底子薄,教師要平等地對待他們,一絲不茍地熱愛每一個人,給予他們學習上的熱忱幫助和生活上的關心。
2.1.3教書育人
教師要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不僅要“授業解惑”,更要“傳道”,傳授道理,傳承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培養學生知識、培訓技能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書育人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教師在培養學生時必須細致耐心、嚴謹公正、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用真摯的感情去溫暖學生的心靈,用崇高的理想指引學生開辟人生的道路。教師要利用課堂和課外經常與學生接觸的機會言傳身教,把教書育人工作貫穿于整個過程中。
2.1.4嚴謹治學
我國近代思想家黃宗羲曾經說過:“聞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教師必須堅持不斷學習,并經常思考、反思,努力提升綜合素質,提升師能,才能勝任教學,精通自己所教學科知識、技能,業務純熟。這樣,在授課時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做到旁征博引,引人入勝,深入淺出,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1.5服務社會
教師要深知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要勇于擔當,服務于大眾,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在教學、科研、教研等活動中,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社會服務成果的應用性為出發點,誨人不倦、辛勤工作、無私奉獻。
2.1.6為人師表
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樹立優良學風教風,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做到為人師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去影響學生,他們的道德修養、思想意識、儀容儀表、治學精神以至工作態度都起著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這種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無法替代的。
2.2完善師德修養的有效機制
2.2.1建立、健全師德建設激勵機制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注重對教師進行道德評價。可以制定專門的教師師德獎勵制度,設立師德獎勵基金,對于師德水平高,表現突出的優秀教師給予表揚、獎勵,評職晉級優先,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帶動全體教師提高師德修養水平。
2.2.2建立、健全師德管理、監督機制
學校形成科學的師德管理、監督機制,可以建立督導評價制度,制訂師德巡視制度,設立“師德評價箱”,鼓勵學生對教師師德進行評價。對于師德失范者,進行處理,以儆效尤,警示師德欠缺教師轉換觀念,轉變態度,努力提升師德素質。
2.3營造崇尚師德的社會氛圍
弘揚正氣,樹立師德風范標兵,加大力度宣傳師德修養高尚典例,營造良好師德修養氛圍,形成加強師德修養的社會潮流。同時加強對師德的監督,建立師德監督網站,通過社會媒體等各種渠道,對教師師德起到示范和警戒作用。我們相信在社會、學校、學生及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高職教師的師德修養一定會得到極大地提升。
作者:賀麗 單位: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質量與安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