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初中數學論文
一、讓記錄成為評價依據
初中數學是較為抽象和復雜的科學,是人類認知和改造世界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因為不同數學知識的刺激,出現不同的學習表現,應當將這一系列的即時性信息進行重新篩選,并將有用的評價信息記錄到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檔案記錄本中,以幫助初中數學教師做出最好的評價。例如,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減法(二)》時,教師在關注學生是否能夠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進行有理數減法運算,是否能夠學會將有理數的加減法統一為加法,以及是否能夠懂得運用一定的運算律進行計算時,并不是將這些關注和了解到的結果留在眼神里,封存在腦海中,而是要將這些評價信息進行有效的記錄,以考評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發展情況。
如,教師為了考驗學生對有理數混合運算順序的掌握情況,在導入環節先設置了兩道題目,即“123-456+23-24.8-+98”與“(-23)-(-4)+(-1)+(+6)”,其中一道是學生小學階段學過的,而另外一道則是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在對比中領會運算順序。教師在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以及回答情況時,應當記錄下學生對舊知的理解程度、對運算順序的認知情況、是否能夠明白加減法“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規律;通過關注學生對后一道題的回答情況,記錄學生的預習水平和程度;以及學生對教師采取的此種教學方式的心理認同度以及學習配合度等。
二、讓即時成為評價方式
筆者調查發現,過程性評價并不是一種階段性或終結性的評價,而是在關注和記錄學生數學學習表現時,根據評價標準參照的系數,實施各種即興或即時的評價,如一句鼓勵的話語就如雨后春筍,帶給學生無限希望和動力,又如一個及時的獎勵便能給予學生無限肯定,發揮過程性評價的真正作用。
例如,教學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近似數和有效數字》,教師的評價應當始終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如在導入時:師: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利用已知知識或經驗進行回答或預測。我們學校共有幾名學生,我們班有幾個男生,幾個女生?我們的教室大約是多少平方米?一只成年大象的體重約為多少斤?從我們學校到天安門的路程大約是多少?對于這種近似數的估計,由于每一個學生的觀點和見識不一樣,回答必然存在差異,所以,整個課堂都充滿熱烈的氣氛。如有的學生回答大象的體重大約為200斤時,很明顯,這個估計并不符合實際,但教師的即時點評不可一票否決,可以通過對單位的講解以及引入學生常見的且與大象重量相當的實物,給予學生一次補充的機會。
又如當師生共同對這幾道練習題進行練習后,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這些題目的探索和發現,要求學生觀察并對比,看自己能發現什么。教師此時的即時點評應當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如有的學生說出肯定數與近似數的區別時,教師應當不遺余力地加以鼓勵。
三、總結
總之,過程性評價最為重要的任務便是及時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表現,幫助學生找出可進步的空間,促進學生不斷改進自己的數學學習方式、學習思維和學習心理,從而滿足每一個學生數學學習個性的獨到表征,初中數學教學評價應當更多地關注和傾向于這種科學性的評價方式。
作者:張玲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長沙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