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歷史教學論文
1從教學內容角度來提高教學實效性
高職院校的歷史教學開展過程中,必須要針對于不同的情況來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設置。歷史教學工作要覆蓋整個學生層面,保證歷史課程設置的有效性。首先,要在歷史教學內容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對于中國近代史內容進行設置。
課程設置要保證具有足夠的深度和寬度,讓學生深入的了解我國近代歷史,有效的達到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目的;其次,要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設置歷史選修課。設置與專業內容有關的選修課可以促進專業教學工作的開展,提高專業教學效果。例如,在汽車修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相關汽車歷史的內容,讓學生深入的了解汽車發展史,進而更好的提高學習效果,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維結構。在藝術類教學中,設置藝術歷史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藝術的發展和歷史變化,進而更好的形成自身獨立的觀點;最后,歷史教學內容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點。高職院校學生具有獨特的特點,其文化基礎水平相對不足。
如果歷史內容脫離學生的興趣點,就會造成學生產生厭煩、枯燥的負面情緒。在課程設置上,要鼓勵學生提出具體訴求,并且結合學生的需求和興趣,設置教學專題。通過專題化的歷史教學工作開展,讓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等得到全面的培養,樹立良好的個人品格。歷史教學內容的設置,要圍繞學生來進行,并且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開展有層次的立體化教育,真正的將高職院校的歷史教學目標進行實現,提高教學工作開展的實效性。
2從教學方法角度來提高教學實效性
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是保證歷史教學工作有效實施的重要基礎。歷史教學工作需要將歷史知識、思想、內涵以及多方面內容進行全面的表達和傳授。歷史教師需要具有良好了的課堂教學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表達水平。在教學方法設計上行,要針對于高職學生的具體特點,并且以遵循學生心理特點與思維特點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更加輕松愉悅的參與到歷史學習當中。教師要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于歷史規律進行講解,讓學生以理性思維的角度來了解歷史。(本文來自于《華章》雜志。《華章》雜志簡介詳見)
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通過對歷史賦予情感,讓學生以感性思維的角度來了解歷史。理性與感性兩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可以真正的達到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深入了解歷史的目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教學重點,并且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提問,通過組織學生交流,讓學生就當堂所學歷史內容進行探討,提出學生自己的觀點。教師通過對學生觀點的點評,引導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歷史知識,并且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只有保證了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學生才不會把歷史課簡單地當成一門枯燥的學科,而是從情感上渴望了解歷史,不斷激發其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3結束語
要保證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并且以學生的具體需求為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以實現學生成長需求為發展方向。高職院校的歷史教學開展上,必須要保證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并且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內容與方法兩個角度來提高教學工作的實效性。
作者:賈楊兵 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