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學英語論文
一、注重情感教學,融洽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一對矛盾的關系,它是課堂上教師不得不去面對的一個問題。很多學生懼怕某位教師,或者不喜歡某位教師,就會在那個教師所教授的學科中提不起興趣。所以我們教師要切記將師生關系搞融洽,以情感人,以情打動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親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適當的手勢等,會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師生情感交融,活潑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開發學生的潛能。教師以聲情并茂的語言表現教材中的喜怒哀樂,引導學生去體驗情景、感知形象,讓學生的思維隨著教師講課思路跌宕起伏,促使學生對所教內容的吸收和掌握。教師還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覺得教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別林斯基說過:“愛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尤其是后進生,他們可能會因成績不好,因教師忽視、同學嘲諷而產生自卑感,缺乏信心和勇氣,這就需要教師傾注全部的愛,細心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巧妙運用語言藝術,給他們鼓勵。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要堅持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避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在糾正學生的錯誤時,要委婉,要虔誠,要能寬容學生的細節性錯誤。我剛開始接手這個班級時,學生都比較懼怕我,認為我十分嚴肅,很厲害。
所以他們上我的課一般都很少互動。于是我就反思自身,發現我臉上很少帶著微笑,這可能是我讓學生“敬而遠之”的很重要的原因,于是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微笑”成了我臉上貫穿始終的表情,我通過面部表情去吸引學生,用點頭或幽默動作給學生以鼓勵或提示,用溫和的語言去與學生進行情感的溝通和交流。在教hungry、full、teied、sleep這類單詞時,我先用夸張的動作引出,使學生很快就能理解,然后再讓學生邊學邊操練;而在學happy、sad、cry時,我則充分利用了夸張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創造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也融洽了師生關系,使學生感覺到我不是那么嚴肅而又不可接近。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習慣是我們不自覺形成的一種學習、生活的方式,它是不自覺形成的,也是不自覺的影響到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如果英語學習習慣良好,學生就會憑著這些良好的習慣主動學習英語,而這種主動學習英語的行為久而久之又會強化學生的學習習慣,最終結果是快速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而且是潛移默化的。小學生剛接觸英語,學習英語的習慣還是一張白紙,這是進行良好習慣培養的好時機。那么我們都應該培養學生什么樣的良好習慣呢?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聽說習慣。聽說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基本功,也是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引導學生能夠堅持每天抽30分鐘來練習聽力,朗讀與背誦,將會非常有助于課堂的效果。同時,還需要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根據學生接受新知的規律,要求學生進行新課預習,要求查字典對新單詞組詞、看造句,將每個單詞的音標都記好,那就達到了音、形、義的統一。除了查記音標,詞典中對單詞的多種解釋,以及相關的詞組、句子都介紹得較為詳細,若能指導學生利用詞典作好課前的預習工作,將會起到豐富學生詞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功效。(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三、總結
本文中,筆者通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情感教學,融洽師生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這四個方面對提高小學英語學習效率進行了闡釋。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必須獨具匠心,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精心設計,更新觀念,常教常新,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設計對話交流形式的操練模式,配以多種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40分鐘的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作者:張文綺 單位:江蘇省泰興市濟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