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德育論文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通過創設一些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典型場景,調動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理解目標知識。在中職德育教學課堂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很有必要,情境教學法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生動地融入到枯燥無味的理論學習中,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將主要知識點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學生,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中職學校目前使用的德育教材內容豐富,教材及相關輔導資料中案例設置的情境具體生動,教師可利用相關的素材,創設或引用有關情境,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也可對重點知識的情境進行渲染,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在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中講到“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時,可以根據所學內容進行學生干部模擬選舉,讓學生體驗行使權力的感覺。
在講到“投資理財”時,創設情境“假如你現在擁有50萬元,你打算怎樣去投資”,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創造性地思考,對投資做出安排。這樣設置情境既能讓學生靈活掌握知識點,又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講述“商品和貨幣”時,可在課前讓學生準備一些道具,通過親身體驗,體會物物交換的局限和貨幣產生的過程。在講述“建設和諧文化”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圖片、播放有關各地不同文化的視頻,讓學生體驗不同地域的文化。而在講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可以事先復習人大代表的權利和義務,了解人大代表關注的重點問題,了解人大議案的編寫結構,模擬編寫議案,讓學生體驗當人大代表的感覺。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中,教師可以先搜集犯罪案例,然后指導學生來模擬法庭,法庭各角色均由學生來扮演,這樣不僅使學生接受了一次特殊的法制教育,而且也加深了學生對教材中法律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典型案例,突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和評價,積極思考,提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側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由教師收集案例,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案例。案例的選擇必須結合教學過程中的熱點、難點,針對教學中的關鍵問題,盡可能與學生所學專業相聯系。在使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首先由教師或學生對自己收集的案例進行詳細闡述,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文字材料或圖片展示等手段,力求增強資料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然后由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后由教師對案例進行點評總結,指出案例分析中的關鍵問題或者指出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啟發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
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在講到“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時,可以列舉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的具體案例,如在護理職業教育中對護士職業禮儀的培養,在專業學習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藥學專業教學中對藥劑人員進行職業行為教育等,使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職業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在講到公民權利中關于“人身自由”的內容時,可以結合法制節目中學生在超市購物被疑偷盜而被逼脫掉衣服搜身的案例,在闡述這個案例時,可以模擬當時的情景,通過案例重演,使學生對案例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案例討論時思路也就更加清晰。在闡述“避免誤入犯罪歧途”知識點時,也可結合當下學生常見的不良現象進行案例收集,讓學生意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
3實踐教學法
實踐教學法是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實踐活動將抽象化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并將其轉化為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進行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等都是實踐教學的形式。這種教學方法傾向于學生親身實踐,在實踐中將所學的理論知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強調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是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思維能力的一種方法。實踐教學法全面體現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把課堂知識無限延伸,提高了德育的教學效果。(本文來自于《衛生職業教育》雜志?!缎l生職業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4總結
如在經濟政治與社會第一課“商品的交換和消費”教學中,開展主題為“觀察市場價格,感受市場規律”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分組到學校附近的超市和商場進行跟蹤調查,收集商品價格的變化信息,特別是不同時段的市場供應、需求量和價格的相關信息,通過對同一商品不同時段或不同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分析,從中了解市場上各商品價格變化的規律。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收集學生的日常消費數據,比如每月的家庭收入、每月該學生的消費情況,然后根據收集到的材料,分析該學生的消費心理,最后談談自己的消費觀。另外,在闡述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時,為了解近幾年基層民主的發展狀況,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假日到基層村委會或居委會進行調查,自己設計調查方案,撰寫調查報告。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能力。
作者:郭海秀 單位:江門中醫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