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高中數學論文
一、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學生大多都有較強的好奇心,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設置懸念,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在他們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這樣教學,學生處于心求通而不解、幾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就能激起濃厚的認知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
2.巧設游戲,激發興趣
高中生雖然已經比較成熟,但其愛玩、好動的天性只是被隱藏了,而不是消失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巧妙設計各種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思維量充分發揮到最大值,從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設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這節課時,教師可滲透二分法的思想,讓學生做猜某種商品價格的游戲,學生積極表現,既產生了求知欲望,又激活了數學思維,輕松掌握了所學知識。
二、巧妙設計課堂提問,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心臟,能夠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設計課堂提問,從而使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和啟發性,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體來說,課堂提問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提問要有序。問題的設計要按照課程的邏輯順序,要考慮學生的認識次序,循序而問,步步深入。前后顛倒、信口提問,只會擾亂學生的思維順序。
2.提問的內容要難易適度。淺顯的隨意提問不能引起學生思考,超前的深奧提問又會使學生不知所云,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因此,教師提問要注意難易適度。
3.提問語言要有啟發性。數學語言具有嚴謹、簡潔、形式符號化的特點,教師的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若用自然語言表達要準確、精煉,若用符號語言提問則要輔以適當的解釋。
4.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提出問題后適當的停頓便于學生思考,學生答完問題后再稍微停數秒,往往可引出他人更完整確切的補充。幾秒鐘的等待可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掉以輕心。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走進了各學科課堂,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并能有效縮減教學時間,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減輕學生的疲勞程度,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提高了教學效率。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發揮現代媒體生動、形象和感染力強等長處,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以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受,從而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所學知識,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例如,在“函數的圖象”教學中,教師可用flash制作《用沙擺演示簡諧運動的圖象》,向學生展示函數圖象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并用幾何畫板演示振幅、平移、周期這三種變換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形變的過程,由靜到動,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親身體驗“形變”的過程,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手段并不適合所有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適時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切忌為了課堂熱鬧而盲目使用多媒體,這反而會影響教學效率。(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秾W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四、總結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只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創新,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就一定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意義,減輕學生認為數學枯燥無味的顧慮,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進而開創數學教學的新篇章。
作者:高文靜 單位:河北省定州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