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性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個學生的知識總是有限的,但是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會永遠不干涸,一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全部的才能。教師也要調動學生集體的能力,在合作中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通過對問題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在學生的討論和爭辯中形成正確的觀點,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學習尊重客觀規律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關系原理的時候,我讓學生討論一下這個原理的應用范圍并舉例說明。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開始了熱烈的討論,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十分融洽。在集體的合作下,他們提到了運用此原理分析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如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計劃生育與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這些都說明人類各項成功的活動都是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相結合。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要注意觀察,確保人人參與,生生發言,共同學習,相互討論。不要被表面的“熱鬧”所迷惑,因為有些學生可能會渾水摸魚,不認真討論問題,使探究活動空有其形式,所以教師要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和引導,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體驗、內化,獲得真切的探究體驗,使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問題性探究學習,鍛煉學生的思維
探究的基礎就是設置合適的問題,教師要精心給學生設置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針對問題去探究找出問題的答案。在尋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同時被調動起來了,所以教師要注意問題的設置,不要太難也不要太容易,讓學生能夠通過問題進行思考,結合新舊知識,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最后達到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文化生活時,我就給學生提出了“為什么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越來越突出?我們應如何增強文化競爭力?”學生被問題所吸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積極參與到了問題的探索中,層層深入,逐漸掌握了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實踐性探究學習,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社會責任感
政治課是一個和生活很接近的學科,教師要運用政治原理指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學生的探究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同時通過探究實踐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例如在講授《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三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后,教師可幫助學生去匯總本月自己家庭消費的明細,經歸類整理后計算出家庭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然后給家長提出調整家庭消費的建議。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還有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選擇》的時候,學生會學到存款利息的計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把學生平時的零花錢都存起來,自己計算一下在存了一年或幾年后的利息是多少?或是把這些錢根據當前經濟發展中各種投資方式的收益與風險現狀,自己做一些投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依據生活實際,去分析感悟生活實際,去親自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一教學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實效,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總之,在高中政治課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還有問題的設置,以及社會實踐等幾個方面來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中感受政治學科的神秘和深奧,促進學生學會主動探究、獨立探究和有效探究。
作者:胡光祥 單位: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