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起橋梁,與學生一起走進幼兒園
1、利用幼兒園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幼兒園的設施、墻面設計、班級文化、幼兒園教育工作制度等方面進行大體的了解。通過幼兒園工作人員的介紹、學生自己的觀察和與幼兒教師、幼兒的交流,學生就會對幼兒園活動的流程、教師的工作情況有了初步的、整體上的認識。當在課堂中學習《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第一章幼兒園活動概述時,學生就會聯系已有的經驗,自主進行學習,再加上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學生理解得就會既快又深,而且學習的熱情也會很高。
2、利用角色轉變,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設計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是幼兒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每一位幼兒教師必備的業務能力。學生在學校期間,她們的身份只是學生,是接受教育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學生的解惑者、引導者、授業者。兩者的分工不同,自然在思想、責任、體驗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不同。因此,抽出時間讓學生轉換角色,去幼兒園真正地承擔教師的職責,進行實際授課活動。通過給幼兒上課,檢驗本組的研究成果,學生會真實地體驗到老師的艱辛和自我價值的體現,這是作為學生無法體驗到的。如,在學習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與設計這部分內容時,在學生理解了理論知識之后,學生分組合作,共同研究出方案,再由每組的一名代表在學校課堂中進行試講。根據試講的情況和師生互評的情況,各組自行討論進行完善。之后,申請學校統一安排學生集體去幼兒園進行教學活動。實習結束后組織學生總結歸納本組所設計成果的得與失,最后選擇出最恰當的方案。通過角色的轉換,學生不僅能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提高了自身的理論聯系實際的靈活運用能力,又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將來從事的幼教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1世紀,是信息時代,是新型的人才時代。《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要體現新的教育觀念,堅持科學的兒童觀,堅持現代教育的發展觀。要做到這些,首先得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培養其創新意識。如,在學習“第四章教師教育基本技能”時,選擇幼兒園中同齡的平行班級或同一個班級,讓學生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來進行教學活動,并記錄下課堂情況。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探討、體驗不同教學方法所帶來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并立志為將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而做好充分的準備。
3、利用開展活動全面發展學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能夠讓孩子們得到和諧發展,首先需要幼兒教師得到全面的發展。根據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這門學科特點,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比賽來全面發展學生。如,根據“第二章第五節的幼兒園環境設計”內容,可以組織“幼兒園墻面設計”活動大賽;根據說課部分的知識要求,可以組織“幼教實踐說課比賽”;根據第三章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中的教案設計要求,可以組織“幼教實踐教學案例比賽”、“幼兒園課堂教學比賽”,等等。在一定的時間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內容,自由組建參賽團隊。為了獲得好的比賽結果,學生必然會想辦法搜集大量的有關活動比賽的材料,教師可點撥學生,給予適當地指導。
二、結語
學生通過去書店閱讀書籍、上網查閱資料、去幼兒園請教幼兒園教師等方法,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深入理解教材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作者:于淑麗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高級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