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結果
1.學習現狀
小王目前的學習成績靠前,自我效能感較高。專業課程方面,小王回答“學得湊合吧”,“教育學課程的難度沒有那么大,還是比較好學的”,“有空的時候會去看看與專業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關注下最新的研究動態”;學術研究方面,“導師把我也列入項目組了,對我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也會翻譯一些外國資料,受益很多”;學習態度方面,小王從容不迫地答曰:“我覺得自己挺努力的,上課比較喜歡記筆記,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會很興奮,有時課上遇到問題,我會課后找時間慢慢研究”;教師評價方面,小王提及任課教師會表揚她所準備的材料豐富。根據筆者了解,小王研一時的專業課成績全班排名第四。
2.學習態度
第一,對目前所學專業的態度。小王對目前學習的學科專業是比較滿意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對導師和任課教師滿意。小王說她在準備調劑之前就了解過,認為“導師很有水平”,“碩士點的老師挺不錯的,有的老師是名校的博士,有的是從中科院出來的,水平相當高”。小王認為學校具有良好的學風以及學術氛圍,能夠促進她很好地成長。此外,小王積極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導師的科研精神、人格魅力使她較快適應新專業的學習。“分配導師后,跟著導師學習如何做研究,導師也特別負責,在學習、生活方面對我都很關心。”
(2)對目前所學專業滿意。小王對所學專業持肯定態度,“現在的專業對以后的發展很有幫助,我以前就想做老師,現在讀教育學原理專業,讓我更清楚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同時,她也認為,以前學的英語專業與現在的教育學原理專業相結合,對其就業幫助很大。第二,對跨專業學習的態度。跨專業招收研究生是培養交叉學科人才的一種重要方式,故跨專業學科領域人才輩出,然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王認為,“我覺得跨專業很好。如果一直執著于一個專業的學習,你的思想就會被束縛住,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學一些新的東西。所以我個人還是很喜歡跨專業的。不管從英語跨到教育,還是從教育跨到英語,應該都算是個全新的世界。而且在寫論文的時候更能提到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想法也更加的不同。所以跨專業、跨學校對個人幫助很大,而且跨度越大越豐富。”(小王同學訪談錄,2012/12/20)筆者認為小王對跨專業持積極的態度,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樂于挑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是她對教育專業的熱愛,對學習執著的精神,使她的思維獨樹一幟、視野開闊,在學習上表現出很強的個性特征,才有如此突出的表現,受到任課教師及同學的贊許。
3.學習環境
第一,學習方面的困難。在學習上常會遇到困難,小王也不例外。“首先就是科研方法不太懂,還有論文的程序我也不是很了解,因為我以前寫的英文與現在不同。我覺得寫作業的時候就是邊學邊寫,遇到困難我會想辦法去應付它。”此外,“上課的形式比較多樣,比如高等教育、學前、心理學。反正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筆者經常看到小王去圖書館借書,去上自習,她的確是把很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學習上。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式對跨專業研究生學習適應性的影響是很明顯的。目前,跨專業的研究生比例越來越高,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充分考慮到不同專業基礎學生的不同要求,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幫助跨專業研究生理解消化課堂知識。第二,本科專業對學習的影響。跨專業程度影響著研究生的學習適應性。如果把A作為跨學科大類,B作為同一學科大類的跨學科,則A、B兩類研究生在知識轉移的跨度上存在差異,A類研究生相對于B類研究生來說,在知識轉移上的跨度更大,因而在學習適應性方面就有了不同的表現。小王從英語專業跨到教育學專業,跨度不大,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覺得以前的專業對現在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很有優勢。首先,本身我很喜歡英語。其次,大家也比較熟悉的,一個是文獻翻譯,還有教育里涉及有關英語方面的東西,我都比別人更感興趣,也更加容易接受。英語專業與教育專業的結合可以說是完美,翻譯外文文獻比較多,一個是保持自己繼續對英語的接觸,此外就是,接觸到英語方面的東西能更加讓我興奮起來。”(小王同學訪談錄,2012/12/26)4.學習方法第一,請導師幫忙。“我會讓導師推薦一些和我專業相關的書,此外,我本來就比較喜歡看書,不論是與教育相關的還是不相關的。書的題目、封面,無論哪個方式、哪一點可以吸引到我的,我就會去看。有時候也會去圖書館里翻翻,找些有用的書讀讀。”第二,做筆記。“你看,我筆記做的滿滿的。我每堂課都會做,我從小學到現在都比較喜歡做筆記。記下來以后也方便翻,而且這是防止自己開小差的好方法。研究生上課的時間都特別的長,兩節課三節課的。”第三,學習有計劃性。計劃是學習的指引,沒有計劃,人漫無目的地行走,只會形同枯槁。而有計劃,人的學習效率倍增,每天生活充實,相信人生會活得很精彩。小王同學是一個有計劃的人。“研一就不用說了,計劃滿滿的,任務也比較多,要完成很多論文任務。研二的時候也有目標,我們要開題,翻譯,找資料。研二幾乎沒有課,所以要有目標,不能虛度光陰,導師也會盯的比較緊。但是,學校里也有計劃,本身有任務在身,就要根據任務來制訂適合自己的計劃。”(小王同學訪談錄,2013/1/4)馮廷勇等認為學習適應性個體自我調整的因素主要包括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周步成認為,個人學習的努力程度包括有計劃地學習、聽課方法、讀書和記筆記的方法、記憶和思考的方法、應試的方法等等。從訪談中可知,小王自身學習比較認真,有著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努力程度是影響跨專業研究生學習適應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從談話中可看出,無論是課堂內外,小王總是保持學習的熱情。因此,樹立正確可行的學業目標,努力的付出實際行動,重視課堂內的學習和消化與課外的補充,才能更好地適應研究生的學習,并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二、研究結論
跨專業研究生在學習方面若要努力提高認知能力,正確認識自身所處的情境,對新的學習環境做出積極的反應,并將新專業學習這一被動的適應變為主動適應,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比如積極主動學習專業短板知識。其次,面對學習“瓶頸”,可尋求導師或同伴的幫助。此外,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適應跨專業學習的關鍵。總的來說,研究生應該遵循心理調適規律,通過自身努力或借助外在力量對心理進行有效調整,以提高自我對跨專業學習的心理適應能力。
作者:金麗 張瑜 吳鳳娟 單位: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