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殊教育學校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殘疾學生因自身的殘疾與缺陷,縮小了對世界的感知范圍,減少了接受教育影響的途徑,對事物和外部世界的感知不夠完整,理解不夠深刻。因此殘疾學生極易出現不良的個性和行為表現,因此在特殊教育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尤為重要。但現今特殊教育學校的素質教育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素質教育的效果。
1.采用“填鴨式”的知識傳授,忽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過于強調教育對象身體方面的特殊性。
3.忽視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養。
4.缺乏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5.現有教材和課程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特殊教育學校素質教育的解決途徑
在特殊教育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采用“填鴨式”的知識傳授,忽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過于強調教育對象身體方面的特殊性;忽視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養;缺乏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教材以及課程設置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素質教育的推進。
(一)完善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估機制,改變教育觀念
對于教育觀念的滯后,需要加強管理,發揮目標導向作用,引導轉變觀念。改變觀念的首要任務是制定素質教育目標,并根據目標建構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只有目標體系與評價體系相結合,才能對特殊教育學校的素質教育活動進行有效的調節和控制。通過教育評估機制的建立,充分發揮評價手段的調控功能,使它成為促進素質教育的科學的系統的機制,并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完善,促進素質教育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完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提高教師素質,改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對于現職教師,學校應建立在職教師進修、培訓制度,定期和不定期舉辦在職教師培訓和進修學習班,擴大教師進
修的途徑,提高理論修養。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師范教育,應實施與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課程的內容、方法及教學技能、技巧及實踐環節等方面的改革,如:建立以能力和情感為主導的師范教育新模式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整體素質,滿足素質教育需求。
(三)進行課程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改之本,是教學的主要依據。在特殊學校推進素質教育必須加快教材改革的步伐,編寫出一套適合特殊學校特殊學生的教材,改革課程,注入活力,使其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應用性、多樣性、可讀性結合得更完美,讓學生喜歡,教師滿意,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一個好的依據和基礎。
1.加強德育學科課程建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定期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使聾生具備優良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適應性、創造性、競爭性、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2.打好語文數學兩門基礎工具學科的基礎,利用其基礎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敏捷思維和創新能力。
3.加大體育美育的課程比重,發揮學生在視覺、運動方面的天賦,因材施教,培養綜合能力。
4.要優化課程結構,加強活動課程建設,精心組織和設計活動課,比如開設班團隊等常規性課程、科學知識性課程、科學文化性活動課程、操作性活動課程等,在發展學生智力的同時,推動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
5.重視隱性課程,就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給學生提供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在教室間、師生間、同學間營造和諧團結、友誼溫馨的人際關系,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必要,這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模仿能力較強的廣大學生。
作者:張清靚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