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1986年《義務教育法》實施至今,各地義務教育取得了重大發展,但是城鄉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城區教育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這是在當前城鄉二元化結構大背景下,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教育改革引發的一種必然的普遍的陣痛與無奈,其癥結就在于多年來城鄉義務教育天平的失衡。作為縣域的吳江市,地處經濟發達地區,在推進新一輪教育改革進程中,對農村教育給予充分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區域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逐步走上高位、優質、均衡發展之路
近幾年來,吳江教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高舉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旗幟,以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發展好每一位教師為目標,以精致化管理、有效教學、特色建設為抓手,以“在均衡的基礎上求特色,在有效地基礎上求優教”為策略,健全教育經費保障、素質教育實施和教師專業發展三大機制,大力推進城鄉教育發展一體化,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謀劃教育科學發展的正確思路,轉化為促進教育科學發展的有效措施,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改革發展向優質均衡轉型升級,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一)教育事業發展良好。
至2009年,吳江市學前教育入園率已連續多年保持在99%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以上。2009年,全市義務教育學齡人口入學率、在校生鞏固率已接近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5%以上,全市初中畢業生升學率超過97%,19歲人口高等教育入學率達50%。
(二)教育公平穩步推進。
近年來,吳江市積極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教育公平,對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給予了充分關注和保障。盲聾啞及智障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6%以上,特殊教育學校所有學生已經全部實施免費教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來吳江全部能入學,其中在公辦學校就學的占51.46%。從2010年暑假起,只要是符合條件的合法外來務工人員其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入學享受本地學生同等待遇,按暫住地學區進入公辦學校就讀,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公辦校難的問題。全市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義務教育直至高中段教育的幫困助學機制和網絡,采用減、免、補、獎等多種形式,確保吳江市每一位貧困兒童少年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減免學雜費、補助困難學生寄宿生活費列入市、鎮兩級預算。
二、區域教育體系完備,功能齊全,保證教育現代化的順利推進
(一)基礎教育設施裝備到位。據最新資料顯示,吳江目前有中小學幼兒園104所、外來民工子弟學校15所,共有中小學生近八萬人。吳江市鄉村學校建設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到2009年底,農村義務教育優質化、均衡化水平位居該經濟發達地區中上游水平,全市100%的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完成地級市現代化學校的評估驗收。對農村小學實施“163”校園建設工程:建好一個整潔美觀的校園;建好六室,即科學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室、藝術教室、圖書閱覽室、少先隊室;建好三場,即田徑場、籃球排球場、乒乓球場;加快改善農村信息技術教育裝備。
(二)教育信息化建設達標。吳江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100%實現光纖連通,形成市和學校兩級資源中心,并逐年增加投入,加強現代化教育技術裝備建設,全市學校電腦生機比達7.8?1、師機比2?1。在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方面,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中小學師生計算機應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新版吳江市教育門戶網站全面試用。目前還有VPN虛擬專網和教育管理系統尚未完成。
(三)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完備。吳江目前擁有綜合性大學1所———信息職業技術學院,10個鎮(區)建有成教中心校10所,其中省級重點成教中心校6所,省級鄉鎮(街道)社區教育中心1個。吳江作為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農村成人教育的年培訓總量近年來一直保持在6萬人次左右,其中培訓對象主要是從業人員,統計數字顯示從業人員培訓率達到53.4%。(四)幼兒園建設上臺階。至2009年底,吳江建制幼兒園31所,其中省優質幼兒園23所、地級市優質園6所以及合格幼兒園2所,按照省統計口徑,一類以上幼兒園為優質園,吳江市優質幼兒園比例為93.5%,2所合格幼兒園正在積極申報并爭創地級市優質幼兒園。
三、學校布局調整合理,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安全保障體系完備
(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布局。城鄉學校的教育經費、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基本均衡。吳江非常重視教育的均衡發展,十多年來,全市先后進行了三輪農村教育布局大調整。一是從1992年開始全市451所小學調整到1996年的350所;二是從2001年全市165所小學調整到2006年的54所,2006年平均每所小學849人,每校服務人口為1.51萬人;三是到2010年底小學減少到35所左右,初中在1996年完成調整,全市26所初中,平均每所學校1271.1人,每校服務人口3.01萬人。
(二)師資隊伍建設優化。一是完善教師繼續教育新模式和管理制度。嚴格實施教師繼續教育驗證制度,加強市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繼續教育的統籌。二是從政策上支持農村教育。為村校教師隊伍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政策支持和人文環境。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師交流制度。鼓勵區域內優秀教師和骨干教師到農村小學支教。實現教育共同體內教師交流的定期化、制度化;實施好支教制度,建立城區學校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服務制度。開展定向為薄弱地區和相對薄弱學校,尤其是民工子弟學校輸送和培養教師的工作。幾年來,每年到民工子弟學校任教教師80人左右。四是全面實行教師聘任制。按照“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嚴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則,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續聘、解聘、辭聘、辭退手續,努力建立“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的教師任用新機制,城鄉師資力量基本均衡。目前,吳江小學教師本科率達48%,初中教師本科率達76%。吳江市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師資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9.4%、99.6%、95.1%、96.4%。職業中學方面,我市中等專業學校的“雙師型”教師(中級職稱+高級技工)比例為51%。比較起來,初中高層次學歷在所屬地級市域內居中等位置,積極鼓勵中學教師在職攻讀教育碩士,2009年錄取70名在讀研究生,2010年上管理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