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圖書檔案
摘 要:圖書館科學發展觀圍繞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平衡,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其闡述的三維特征,即數量維(發展度)、質量維(協調度)、時間維(持續度),使圖書館的發展具備了可觀控性和可測度,從根本上科學地表征了對圖書館發展的完滿追求。
關鍵詞:圖書館;科學發展觀;數量維;質量維;時間維
一、中國圖書館界面臨的嚴峻挑戰
21世紀,中國圖書館的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挑戰:
1.1 數字化網絡技術的空前發展形成一柄雙刃劍,既武裝了圖書館,又擠占了圖書館的生存空間,信息產業化進程對圖書館的發展帶來巨大沖擊。數字化、網絡化浪潮的風起云涌改變了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人們對圖書館的依賴性越來越小,圖書館提供和傳播信息的壟斷主宰地位日驅衰減。
1.2 圖書館傳統的館藏管理模式和服務開發模式,遠遠不能滿足個性化和動態的用戶信息檢索需求。信息資源在內容、數量、質量和特色方面的空前多樣化、復雜化,使得圖書館的傳統角色、功能和運行方式亟待創新與改變。應對環境復雜化所帶來的系統復雜化,圖書館面臨著從書本服務向信息服務轉變的當務之急。
1.3 圖書館的城鄉、區域差域,致使信息資源分布呈不均衡格局,不利于國家或地區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因此,通過對知識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公眾公平獲取知識信息的自由和認知社會的權利,全面提高各地區各民族公民的文化素養及綜合素質,消除知識地域差距和信息地域鴻溝成為圖書館面臨的又一個挑戰。
1.4 圖書館規模的盲目擴張,致使圖書館的數量與質量呈不對稱態勢發展。我們國家的圖書館類型繁多,且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克服圖書館建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以其到達數量和質量、形式和內涵的和諧統一,成為圖書館建設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之一。
1.5 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競爭力有待培育。
圖書館素以承擔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組織和傳播知識信息為功能,而知識經濟時代,這種功能的有效發揮對圖書館的要求則更勝一籌。盡管圖書館在信息資源的積累、技術和管理體系方面有著扎實的理論根基和深厚的實踐積累,但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被不斷涌現的新興信息產業所削減。如何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培育核心競爭力,以維持其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所面臨的新課題[1]。
二、圖書館界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
圖書館面臨的所有這些挑戰,盡管不是主要矛盾,但已制約了中國圖書館的科學發展。圖書館作為依附、反映和服務社會的文化機構,要想真正有效地克服挑戰,避免被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中,迫切需要一個科學理念的正確統領,這個理念必須是也只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最為提綱挈領的科學發展觀,唯其如此,才能高屋建瓴地指導圖書館的健康發展。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其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踐行科學發展觀,將其豐富的哲學內涵融入到圖書館的發展實踐中,必須圍繞其理論核心的兩條基礎主線:
2.1 實現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平衡
科學發展觀引入了博弈論中的正理均贏論,認為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以科學的理性做為準繩,將人與大自然看成一個統一的博弈實體,一切都要遵循這個博弈實體連續、持久、均衡的自然法則,體現了人與自然之間協同進化的和諧關系。科學發展觀所蘊含的這種哲學內涵,要求圖書館的發展也必須具有面向未來世界環境的開放、獨創與包容,即以科學理性的態度正確認識圖書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不要以為環境保護無關圖書館的生存發展,發展低碳環保經濟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應對全球變暖,關乎地球上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各行各業,自然也關乎圖書館界。因此,圖書館界必須構建綠色生態圖書館,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
綠色生態圖書館,即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作指導,均衡圖書館長遠發展及其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來組織和實施各項工作,通過優化圖書館建筑環境容量配置以及節電和回收等環節,采取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手段對圖書館進行綜合監測和治理,盡力減少圖書館建設中所耗用的能量,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形成圖書館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建設低碳圖書館,從而為減緩全球大氣污染和生態惡化做出應有的貢獻[2]。
2.2 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協調
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理論核心,落實到圖書館,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圖書館管理理念的人性化回歸,二是圖書館服務理念的人性化回歸。前者是對讀者的人性關懷,后者是對圖書館內部工作人員的人文關懷,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至于孰重孰輕,無須浪費過多的精力去追究,因為它們的終極目標就一個,即貫徹以人為本的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理念。
2.2.1 圖書館管理理念的人性化回歸。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制約著館員能動執行服務理念的主觀水平,管理及激勵創新機制人性與否,直接關系到館員能否心甘情愿地為讀者無私奉獻,把職業從謀生提升為樂生。因此,圖書館管理理念的人性化回歸,要求圖書館必須對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創新。
圖書館管理理念的人性化回歸,無外乎這幾種關系的協調,一是領導者對館員的體恤關愛,館員對領導者的尊重體諒,館員之間的和睦互助。做到這一點,需要圖書館全體供職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首先,通過輿論引導、倫理規范、道德感召等意識的覺醒,使體恤、尊重與和睦關愛等品質植入圖書館人的心智,成為一種形而上的自覺的修養;其次,通過制度約束、館內有序、技術規范等措施的有效組織,逐步達到圖書館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調適與公正。
2.2.2 圖書館服務理念的人性化回歸。涉及到館員對讀者的體察、尊重及關愛。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決定著館員服務讀者的客觀水平,圖書館通過館員對讀者施以的人文關懷,只能在圖書館既定服務模式的大柜架中追求細節的完美,即使你素養再高,再有熱情,如果制度和技術跟不上,館員的一腔熱情終將大打折扣。因此,圖書館服務理念的人性化回歸,要求圖書館必須對服務模式進行大膽創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