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貨幣金融
此次調查是為了了解農村金融的需求情況和金融機構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進而為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滿足農村的金融需求,促進農村金融業快速、健康發展尋求道路。
一、調查設計及說明
由于農村金融需求多種多樣,既有農村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生產融資的需要,也有農民個人和農戶生產生活的融資需要,還有農村集體和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需要,為此,此項調查選擇農民(農戶)、農村企業及村委會組織為調查對象,并采取抽樣方式確定問卷樣本量。根據樣本總量,按各省市和自治區農村人口數、村委會分別確定各省市自治區樣本量。
根據經濟承受能力及可操作性,選擇一般條件估算的值2041作為樣本量。此次調查共發放農戶問卷2000份,回收1956份,回收率97.8%,有效問卷1897份,有效率97%;共發放村或社區問卷100份,回收96份,回收率96%,有效問卷89份,有效率92.7%;共發放農村經濟組織和企業問卷100份,回收90份,回收率90%,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90%。
從農戶的基本情況來看,被調查者中男性1368人、女性529人。年齡結構是18~25歲235人,26~35歲446人,36~45歲599人,46~55歲429人,66歲以上188人。被調查者的職業狀況是在本村務農的有562人。被調查者的教育程度是不識字151人,小學443人,初中813人,高中或中專317人,大專102人,本科以上71人。
二、農村的金融需求狀況農民的金融需求,體現在存款的需求、投資的需求以及貸款的需求等方面。
農民有了收入,就會自然而然考慮存款,或者理財投資。
據調查結果表明,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多樣化。調查反映,農戶在辦理貸款時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貸款利率高、擔保難、額度小、期限短、手續過于繁瑣、評估抵押費用較高、上門服務少等,其中反映擔保難和手續繁瑣的有將近50%,20%的農戶希望提供消費貸款,而73%的農戶希望有關部門提供信用貸款,表明了廣大農戶對信用貸款和消費貸款的迫切期待。另外需要結合金融服務,主要包括通存通兌。
2.農村信貸滿足程度存在結構性差異。從調查情況看,種養殖業等農村第一產業獲得信貸支持相對不足。同時,目前信用社投放的貸款期限最長為一年,這與當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后多樣性需求是不相符的。
3.貸款需求較大,正規金融機構無法提供充足的資金貸款。從調查反饋情況看,農戶貸款需求大,約占樣本農戶的35%,約有23.7%的受調查農戶認為需要銀行或農信社的貸款,但正規金融機構并不能滿足生產用途和生活用途的資金需求。農村信用社是農村正規金融的主要代表,也是農戶從正規金融機構取得資金的主要渠道。
正規金融機構的供給不足必然會導致農戶在存在資金需求時轉而求助于非正規金融機構,如親朋好友等。
4.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過程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國有商業銀行,以盈利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已成為重要的改革方向。針對這一改革方向,各國紛紛調整經營戰略,以商業銀行入手,不約而同地大量撤并農村地區及欠發達地區的營業網點與分支機構,同時逐步向城市靠近,收縮并上收貸款權限。
農業銀行作為長期以來農村地區最重要金融機構,坐觀其他國有商業銀行撤出農村金融市場,緊隨其后也跟著收縮農村金融市場,而把填補網點與業務上的空白置之不顧,更為重要的是,不論是國有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對于期限長、見效慢、風險高的農業項目,都不愿投入資金,僅僅是為了捍衛利潤最大化和資源配置有效性的原則,這些舉措之下,金融機構對農業信貸投入的逐年減弱已成定局。
三、農村的金融供給狀況分析
根據對全國農村金融需求的抽樣調查表明,農村金融供給及發展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農村信貸農業生產周期長、季節性強,受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影響大;信貸的需求主體數量大、經營規模小、分散;農民收入水平低、抵押品嚴重不足的特點,使得農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信貸風險都較高,逐漸呈現“粗短”化的趨勢,金額大,卻又期限短。調查顯示,65%以上的農戶信貸金額需求為5000元以上,55%的貸款期限為1年以內。
2.農業保險機制發展不夠完善,難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農業作為弱質產業,需要農業保險為其提供服務。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規模小、數量少,供給結構失衡,理賠及風險補償機制發展尚不完善,跟不上農村經濟對農業保險的需求。農業生產周期長,自然損失嚴重,農業保險賠付率高,農業保險機制又缺乏相應政府補貼等政策支持下,使得商業保險機構望而卻步,農業保險業務面臨嚴重萎縮,甚至出現了原有開辦的險種現已停辦。從發放問卷的100家農村微型企業來分析,只有12家企業投入農業保險,占調查總數的12%,獲得過農業商業保險賠付的就有10家,占投保數比例83.3%。因此,正是由于農業保險賠付率高,使得我國農村保險市場發展滯后,難以滿足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
3.農戶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難,貸款利率高。農村金融服務仍有空缺,農村金融網點覆蓋不全面。農民普遍感覺,貸款率過高,對于償貸的能力不能確定。并且農村金融網點的布局工作還需要推進,截至2009年底,全國金融網點空白鄉鎮還有2792個,金融網點空白行政村超過94.53%。“金融網點少,離家距離遠”是農民普遍不滿的問題。
4.小額信用貸款難以滿足農戶的需求。一是在農民發展養殖業、規模化種植和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化經營都需要較大資金推動,小額信貸往往難以滿足。
而且小額信貸還款周期較短,一般是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兩三個月,而這些生產經營生產周期較長,有的要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