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互聯網
數字技術迅速發展,各種思想通過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快速傳播,在這樣一種新形勢下,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為思想政治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思想政治工作出現新空間、新手段、新途徑以及內容及形式的新要求。在新形勢下,充分應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突顯其重要性。
1互聯網政治的出現及其發展形勢
1.1政治滲透互聯網
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出現,以及思想政治和新興媒體相互滲透,新媒體的開放、互動、共享等特征,在全球的范圍內更多民眾通過新媒體更加接近,不同政治思想更加短兵相接,新媒體政治傳播顯現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新媒體政治干預作用不斷增強。互聯網政治化,往往用“互聯網自由”,“推動因特網自由”等為名進行政治干預。互聯網等新媒體以其多元化傳播形式傳播意識形態,推銷其文化,宣揚其民主,使網民認同,影響到國家的文化安全。
1.2政治滲透互聯網與互聯網政治化有增無減
當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發揮其政治影響時,媒介參政能力和影響范圍不斷擴展,參政趨勢更加明顯。在國際重大事件中,新媒體迅速反應、頻頻發力、設置議題,傳播價值觀念,顯示了超越大眾媒體的特征,成為一柄政治傳播利劍。新興媒體使思想的傳播突破了地域和空間界限,互聯網以“虛”帶“實“,新媒體成了政治滲透的利器,政治滲透互聯網趨勢還在不斷擴大之中。
2應用互聯網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況
互聯網等新媒體不斷出現,如微博、手機、社交網站等,這些新媒體使用群體如何?其用于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情況如何?本文以高校為例,對部分新媒體的使用情況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應用情況展開調研。以下調查是選擇本科高校為樣本,共發出調查問卷1500份,收回有效問卷1305份所統計的數據。
2.1大學生微博使用情況調查
微博是互聯網新興媒體的一種,微博這種新媒體,以自己的短小精悍、使用便捷,贏得了很多大學生的青睞。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使用這一新媒體的情況,通過問卷的形式開展調查,調查大學生使用微博的頻率、關注對象、應用內容、應用目的等方面的內容。
2.1.1大學生每天使用微博次數
調查數據顯示,每天使用1次的人數占39%;每天使用3次人數占36%;每天使用3次以上的人數占25%,大多數學生使用微博,且每天多次使用微博的學生也占相當比例。
在微博里,數以千萬計博主是一個個“小媒體”,由于眾多的人群加入微博,并每天多次使用微博,給通過微博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空間,由于博主之間的私下交流,使不同的想法傳播快速,往往難于控制,可以說這一新媒體的出現給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機會,也加大了難度。
2.1.2大學生使用微博所關注的對象
大學生使用微博都關注些什么人和什么事呢?從調查數據(圖2)可知,大學生關注明星和互聯網達人占了58%,為絕大多數;關注媒體人占19%;關注宗教人士占7%;關大學生使用微博關注的內容涉獵廣泛,從社會新聞、名人言論、生活常識、小道消息到朋友動態,均在關注范圍內,從數據也顯示大學生關注宗教人士有7%,這數字并不小,這說明大學生的信仰自由度加大了。
2.1.3大學生使用微博的目的
大學生使用微博主要是用于做什么?從調查統計可知,用于了解資訊的人數占28%;用于分享自己身邊事的人數占24%;分享心情的占人數的19%;關注對象動態的人數占19%;其它占10%。從大學生微博用戶的使用目的來看,關注自我是使用微博的最主要目的,微博成為青年學生自我宣泄和表達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上,可以讓學生釋放情緒、記錄生活以及發表觀點。大學生使用微博的目的有差異,但關注資訊和分享身邊事總計達52%,超過半數,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微博具有很強的傳播功能。
2.1.4大學生使用微博對生活產生的影響
微博的出現對大學生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從調查可知,大學生關注社會百態占人數的37%;表示通過微博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并和親朋好友更好溝通的人數占32%;表示通過微博挖掘奇聞異事的占18%;表示使用微博浪費時間占5%;其它占8%。微博用于獲取信息也用于發布信息,微博信息從自創到轉發,形成了一條新的信息鏈,直接激發了學生參與新聞傳播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微博改變了學生的生活方式,從吃、穿、住、行到揭露時弊、參政問政。在使用微博調查中,大學生一方面關注社會百態,一方面也自己動手挖掘身邊的奇聞異事,示浪費時間的僅占5%,說明微博在大學生中的認可度很高。
2.1.5微博用于思想政治工作
微博使用人群多起來了,那么應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如何?由于博主信息的原創性,很多信息沒有經過核對,甚至是道聽途說的虛假信息,如果應用不好會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很大的困擾,為了應對這一問題,部分高校出現了官方微博,如“集美大學官方微博”,官方微博可信度高,在思想政治工作開展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大學生使用交友網站的調查
近幾年使用交友網站展開政治滲透,我們也在用QQ、飛信等工具開展一些教育管理工作。目前大學生經常使用的交友網站主要有QQ、MSN、雅虎通、網易泡泡、新浪UC、ICQ、SKYPE等,調查表明,99%的學生有QQ號碼,90%以上的學生使用QQ。思想政治工作者使用QQ用于發布“通知”之類的工作居多,也有少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使用QQ工具來解答學生的困惑。
2.3手機報使用調查手機可以上網,當手機附上多媒體的功能時,手機就成了一臺能無線上網的微型電腦,通過手機讀報成了現實。手機報作為新興媒體,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是互聯網的信息源和接收點,成了整個互聯網體系中的神經末梢。手機報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有效途徑。調查中,有部分高校已開始開辦手機報了,如集美大學手機報,其內容有:導讀、集大牛人館、校園資訊、嘉庚語錄、生活廣場、溫馨提示、放松時刻等欄目,手機報傳遞了校園信息,也發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3應用新興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3.1互聯網等新媒體的用戶群快速擴大
互聯網等新媒體作為信息傳播工具,通過前所未有的時空覆蓋和信息傳播,用戶群迅速擴大。《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0年6月,互聯網普及率升至31.8%,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2億,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2.77億,青少年網民占上網人數的一半以上。在校大學生擁有手機或小靈通的比例已經達到了85.8%,擁有電腦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5.6%,大學生最常接觸的媒體形式前四位為QQ、搜索引擎、新聞資訊網和手機,大學生獲取的信息62%來自新媒體,這些數據還在攀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