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工作報告
今年我市畜牧獸醫工作緊緊圍繞全省提出的“兩增一降”的主要任務,結合我市實際,強化措施保障,努力抓好落實,重點工作任務完成較好,主要發展目標如期實現,沒有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畜牧業發展總體呈現增產增效的良好態勢,廣大養殖戶普遍實現了增養增收。
我市今年畜牧業發展和畜牧獸醫工作主要取得五個方面的新進步:
第一,畜牧業規模化擴張趨勢進一步確立,畜禽養殖結構進一步優化。
全市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趨勢日趨明顯,水禽和牛羊等草食畜禽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優化了養殖結構。
一是規模養殖比重呈現持續上升趨勢,養殖數量占總飼養量的75%以上。全市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規模養豬場(戶)2300多戶,出欄量占據了總量的近八成,散養戶比重持續下降,規模化擴張趨勢已然確立。集團、牧業有限公司、牧業等一批萬頭豬場今年都新建或擴大了生產規模,增養母豬也超過5000頭。
二是養殖龍頭企業產業鏈逐漸形成。集團年屠宰50萬頭生豬屠宰線已經進入良性運行階段,集團在修水已建成投產5000頭母豬規模養殖基地和年出欄10萬頭以上的兩大育肥豬場,屠宰基地建設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三是肉牛養殖大戶增加,山羊生產形勢看好。全市新發展了一批牛羊規模養殖戶,主要集中在、修水山區及都昌、等沿湖地域,有老板投資的,有產業資本介入的,也有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浙江老板投資1000多萬元興建市五龍肉牛養殖基地,起點高、規模大,目前飼養量達500多頭,飼養規模可達1800頭,并將帶動農戶共同養牛致富。修水、山羊生產結合項目實施抓好良種繁育,培育大戶,提升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四是水禽生產靠大連強加速規模化發展,合作社引領實現多方共贏。我市等縣市有4-5百戶養殖戶組成了幾個大的合作社與集團“聯姻”,成為龍頭加工企業舉足輕重的生產基地。據調查,僅縣廣和市南兩家合作社今年孵化鴨苗超過1000萬羽,帶動420多戶中小養鴨戶,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是?兔養殖方興未艾。市以瑞豐兔業養殖合作社為龍頭,帶動周邊近百戶從事?兔養殖;縣發展?兔80戶,養殖量接近10萬只。
第二,畜禽養殖方式轉變進一步加快,科學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是糞污治理效果明顯,養殖污染明顯降低。規模養殖場“誰養殖、誰污染、誰治理”的治污理念已達成共識,以綜合治污控污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全力推廣干濕分離,雨污分離改造,通過對污水、污物的合理處理與利用,包括下水道、沼氣池、沼液排放與儲存利用等,并努力做到種養結合、養養結合,盡可能實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達到畜禽清潔生產和發展生態農業相結合。
二是以畜禽養殖場標準化示范創建為著力點,輻射帶動了一大批中小規模畜禽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按照標準化生產經營要求,進行全面規劃、升級改造、優化管理,提升標準化生產經營水平。今年我市又有8家企業通過了驗收。
三是畜禽良種繁育體系不斷完善,優良品種普及率提高。今年以來我市新建種豬原種場1個,新增畜禽二級良種擴繁場4個,共增加原種母豬1620頭,生豬良種品質和供種能力明顯提升。同時,我市積極參與全省聯合育種,省專家組對海波爾艾格菲種豬有限公司的育種設施、技術能力、育種制度、管理水平等進行了評審,一致認為該場基礎硬件和軟件環境等各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我省豬聯合育種省級核心育種場條件。
四是科學防疫水平進一步提高,動物疫病防控成效顯著。尤其是重大動物疫病形勢明顯好轉,免疫密度與質量、疫病監測與預警、應急與處置能力等都有較大進步,為提高畜牧業科學發展水平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第三,畜牧產業化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規模總量進一步發展壯大。
一是產業鏈不斷延長,屠宰加工能力逐年增強。繼集團60萬頭生豬屠宰線全面運轉后,集團在修水、五龍牛業在都在籌建新的屠宰場。全市畜產品加工產值有望達到6億元,現有各類加工企業80多個,共青羽絨廠和德安凱發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羽絨加工能力超過2000噸,年產值達3.53億元。
二是產業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
一方面,由于規模化生產的快速發展和外來投資的急劇擴張,全市畜牧業生產總量正進入快速增長與上升期,大場大戶數量與規模都呈加快發展與增長的良好態勢,今年我市牧業在共青新建了1個年出欄5萬頭新豬場,集團在修水投資新建了1個存欄母豬5000頭的種豬場和1個年出欄10萬頭的商品豬場,全市年出欄萬頭以上豬場達到13個。
另一方面,獸藥、動保等畜牧業上游支持產業也快速發展,今年就有英特科勝動保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獸藥生產企業通過農業部獸藥GMP驗收,投資都達了千萬元以上,加上集團獸藥廠已有4家獸藥生產企業,累計產值可超5億元。集團生物制品產業規模、產品質量、產品種類等都有較大提升與發展,為畜牧規模發展壯大與產業總量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明顯。以龍頭企業和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龍頭,采取擔保、聯保、互保等方式,擴大融資范圍和總量,支持規模養殖發展。僅集團“生豬產業一體化”1050養殖模式的成功推廣實施,就為30多戶中小養殖戶擔保貸款近千萬元,新增出欄規模超3萬頭。預計全年畜牧產業總產值將超過45億元,產業地位進一步提高。
第四,畜牧業發展基礎條件進一步完善,綜合保障力度進一步增強。
一是組織保障力度加強。為促進畜牧業發展、保障畜產品供給,今年各級政府和領導更加重視畜牧業發展工作,出臺了相關的扶持政策與措施,特別是對動物防疫、良種推廣和“瘦肉精”監管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重視,各級財政也增加了專項經費和預算,畜牧業發展的組織保障力度明顯增強。
二是技術支撐條件增強。以鄉鎮站機構改革為基礎,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站容站貌煥然一新,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基礎條件逐步改善。飼料、獸藥、動保等畜牧業上游產業快速發展,有限公司等三家獸藥生產企業通過農業部獸藥GMP驗收,全市有13家獸藥經營企業通過獸藥GSP驗收。
三是工作手段進一步完善。今年市本級及4個縣級獸醫實驗室通過省級達標驗收,至此我市所有獸醫實驗室全部通過驗收合格,實驗室硬件和軟件建設不斷完善,疫病監測手段與診斷水平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