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建筑工程
摘 要:針對建筑施工課程實踐性強、綜合性大、發展速度快等特點,分析了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優化建筑施工課堂教學,適應新形勢下學科建設,促進學生專業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關鍵詞:建筑施工;教學改革;學科建設
建筑施工課程是建筑類專業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一門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科學組織施工和解決施工技術問題的學科。該課程也是全國注冊一級、二級建造師及監理工程師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在工程施工中許多技術問題的解決和管理系統的建立均要涉及到該課程的運用。我校建筑類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基層、工程施工一線,所以本課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建筑施工課程的特點:
(1)實踐性:建筑施工課程本身是工程施工實踐的總結,其研究內容均來源于豐富的工程實踐,又將其理論應用于工程實際,是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創新。課程的主要內容大都是針對各工種工程的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和實際操作過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建筑施工的學習必須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施工現場的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2)綜合性: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可分為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兩大部分,施工技術所含理論知識涉及了建筑力學、測量學、房屋建筑學、建筑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及地基基礎等多門課程 ,而施工組織則融技術與管理于一體,既需要施工技術方面的知識,還要掌握管理學和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3)獨立性:施工技術包含土方工程、樁基礎工程、砌體與腳手架工程、混凝土工程、結構安裝工程、防水工程和裝飾工程等章節,各章節只介紹本工種工程的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和質量驗收標準等內容,而各章節之間幾乎沒有聯系或聯系較少,相互獨立;這些獨立成章的內容邏輯性較差,無法通過推理、演算來掌握,這也導致了建筑施工課程內容繁雜,知識點很多,難記、難懂,學習難度較大。而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則更是跨越了技術和管理兩大學科,相互之間反差很大,甚至可以單獨成書編寫教材。
(4)與規范、規程聯系密切:建筑規范、規程作為全國建筑界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是最低和最基礎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內容始終貫穿于建筑施工課程的每一章節中,凡新建、改建、擴建、恢復等工程,在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時,均應遵守相應的施工及驗收規范。因此,建筑施工課程與規范、規程是緊密聯系不可分隔的。
(5)發展迅速:隨著我國建設事業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施工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層出不窮;現代管理方面也碩果累累。國家或行業的現行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驗收規范也在不斷地進行修訂和調整,專業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時效性越來越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主動適應這些變化,把握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掌握建筑專業方面的新知識、前沿知識、尖端知識。[1]
二、建筑施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本校的建筑施工教學實踐及其他兄弟院校的建筑施工教學現狀,現階段的建筑施工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方式的缺陷
以前,建筑施工的課堂教學是采用“粉筆+黑板”的傳統模式,現在,為了提高教學效率 ,大多數教師采取多媒體方式教學,這種多媒體教學能播放大量的圖片和錄像,同時可利用FLASH等專業軟件將部分工程的施工過程和工藝做成動畫在課堂上演示,通過它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資料,擴大他們的知識面。雖然這種教學方式的優點很多,但基本上也是屬于“填鴨式”教學,還是以“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布置,學生做”為主,缺少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不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而且多媒體教學還存在播放速度過快學生來不及接受等缺點。
(2)學生人數多,現場實習流于形式
建筑施工課程的現場實習,一直以來都是教學安排中的一個難題。而且隨著近幾年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教學班的人數從原來的每班四五十人增加到了現在的八九十人,甚至更多,導致大班上課的整體教學效果下降,尤其是課程要求的現場實習。由于學生人數太多,施工單位出于安全和其他方面的考慮一般都不愿意接收學生去實習,聯系實習單位比較困難,即使聯系到一些實習單位,也由于學生人數太多,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和帶隊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不能保證面面俱到,絕大部分的學生聽不清楚老師的講解,有小部分同學甚至不去聽,走馬觀花,與同學聊天,實習效果也不太理想。[2]
(3)教師自身素質不足
建筑施工作為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要求任課教師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施工實踐經驗。但建筑施工專業課教師,特別是近兩年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大都缺乏實際工程經驗,講課缺乏生動性,對具體施工過程中的細節問題講不透徹,容易造成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
(4)考核方式單一
一般課程的考試都是老師出題,臨近期末時,教師一般會在最后一、二節課告訴學生重點和難點,學生突擊死記硬背。這種考試模式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能力;而且學生考完了也就忘了,無法達到教學的目的,更不能體現建筑施工課程的特點,并嚴重地制約著建筑施工教學改革的發展。
三、建筑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