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醫學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腫( CSDH) 是指年齡在 60 歲以上,傷后或病程超過 3 周以上出現位于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具有包膜的血腫。其發病率約占顱內血腫的 10%,占硬膜下血腫的25%[1]。該病一旦確診,多需手術治療。2007 - 03—2010 - 03,我院運用 YL -1 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 簡稱微創針)治療老年 CSDH 患者33 例,療效滿意。先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 1 一般資料
33 例中男 26 例,女 7 例; 年齡 60 ~ 87 歲,平均( 71. 5 ±5. 6) 歲,發病時間: 3 周 ~ 6 個月。有明確頭外傷史 31例,其中輕傷 28 例,重傷 3 例,原因不明 2 例。頭痛、頭暈、嘔吐20 例,伴精神障礙 5 例,偏癱 6 例,意識障礙 4 例。左側 8 例,右側 22 例,雙側 3 例。全部經顱腦 CT 平掃確診。
1. 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 YL - 1 型 20 mm 型號微創針,依 CT 片選擇血腫最厚層的中心點為穿刺點,常規頭皮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電子鉆驅動微創針直接穿刺到血腫腔,拔出針芯,接通側管及粉碎針,開放側管放出陳舊性血液。然后用生理鹽水沖洗至回流液變清淡為止,拔出粉碎針,接通引流袋引流。2 ~3 d 引流液變少變清淡后拔微創針,消毒后加壓包扎即可。
2 護理
2. 1 術前護理
2. 1. 1 心理護理: 針對患者年齡大,心理耐受能力差的特點,護理人員應在術前做好解釋工作,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清手術目的,穿刺原理,手術過程,術后恢復過程,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講解微創穿刺術的先進性,安全性,創傷小,費用低,恢復快[2],宣傳成功病例,解除思想顧慮,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手術。
2. 1. 2 做好術前準備: 如心電圖、抽血化驗、備皮、藥敏試驗、留置尿管等。
2. 2 術后護理
2. 2. 1 病情觀察: 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仰臥位,頭偏向患側,減少頭部活動,躁動不安者加約束帶。嚴密觀察患者的一般狀況,包括意識、瞳孔、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肢體活動情況等。如出現生命體征的突然變化、劇烈頭痛、頻繁嘔吐、意識障礙等,應及時報告醫生,協助醫生及時查明原因并處理。
2. 2. 2 引流管的護理: 術后患者頭略偏向患側,根據術中情況及患者癥狀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袋放置高度。引流管連接處要緊密,不可牽拉引流管,防止松脫。給予患者翻身時動作輕柔,隨時檢查引流管是否受壓、扭曲、打折、以保持引流通暢[3]。搬動患者時應固定好穿刺針并夾閉引流管,以防張力性氣顱或低顱壓的發生。及時記錄引流液的顏色和量,若術后早期引流液突然減少,注意血凝塊堵塞可能,及時沖洗,保持通暢; 如引流液逐漸減少且顏色變淡,表示腦已膨脹,血腫腔在縮小; 如顏色鮮紅且引流量驟增,患者出現煩躁,意識進行性障礙,一側瞳孔散大應警惕再出血可能,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2. 2. 3 并發癥的預防: 術后早期引流速度不宜過快,防止引流過快造成引流靜脈牽拉撕裂,引起顱內血腫。對一側或雙側肢體肌力下降的病人應多被動運動,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部分老年患者并有慢性阻塞性疾病,鼓勵患者咳嗽、排痰,防止長期臥床引起的墜積性肺炎、肺不張的發生,可給予霧化吸入,翻身,扣背,促使痰液排出。對于留置尿管的病人,應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
2. 2. 4 飲食護理: 老人腸蠕動減慢,消化功能減退,術后進食及活動量少,易發生便秘致排便困難,引起顱內壓增高發生再出血危險,要加強飲食宣教,及時補充能量和蛋白質,指導患者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給含纖維素高的食物,多飲水,指導對腹部順時針按摩,必要時使用緩瀉劑,保持大便通暢。
2. 2. 5 康復護理: 患者術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失語,術后均能逐漸恢復功能。盡早鼓勵指導患者活動,按摩患肢,被動運動; 對于失語患者從發音開始,反復訓練,幫助其樹立信心,循序漸進,使患者能盡早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