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會計審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廣告業的發展,無形資產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有些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已經超過有形資產。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無形資產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但是,無形資產在其生產經營中有其自身的特征,表現形式各種各樣,不象有形資產那樣直觀地在生產經營中發揮作用,其收益難以確定,歷史成本與實際價值嚴重脫節,往往在國內甚至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相同的市場價值作為參照.因此,對無形資產是否實際存在、反映是否公允合理,難以找到合適的審計方法。如何對無形資產進行審計,成為我國審計界的一個重要課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一、無形資產審計目標
無論作為一般目的的會計報表審計還是作為特殊目的的驗資,其目標都是對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認定的公允性、合法性及一慣性發表意見。所謂公允性是指被審單位管理當局的認定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審驗單位的財務況狀及整個會計核算期間的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合法性是指被審單位管理當局的認定是否遵循了會計準則及國家有關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一慣性是指被審單位的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一慣性原則要求。
從我國審計理論與實踐看,無形資產審計目的都強調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是否遵循了財務會計準則和其它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以及是否遵循了一慣性原則,是對合法性和一慣性表示意見,并未對其公允性表示意見.
公允性的核心應是會計報表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即企業的會計報表應能反映企業資產負債狀況及其變化以及盈利能力。具體講,它應包括以下幾點:(l)財務會計信息的搜集和處理符合公認會計原則;(2)帳薄中信息的描述符合公認會計原則;(3)不同時期運用會計原則的情況得到了適當的披露;(4)有限的會計報表格式和符合公認會計原則的財務信息要求之問的矛盾得到適當的解決;(5)報表所揭示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與企業的實際水平大體一致,就全部會計報表面言足以提供參考而不會嚴生誤導。
根據我國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無形資產是以費用的形式記入當期損益或以實際成本作為資產入帳,按直線法進行攤銷。無形資產的帳面價值不能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攤銷額也不能反映其真實折耗程度。由于公認會計原則落后于實踐,較好的合理的會計處理方法未能及時納入公認會計原則,而一些過時的、不適當的會計原則未能廢除,致使遵循了公認會計原則的會計報表也無法公允披露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達到審計準則的公允性。因此,無形資產僅僅從合法性和一慣性審計以代替公允性的審計沒有任何意義。
綜上所述,我國無形資產的審計目標應以公允性為基礎,將公允性與合法性和一慣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無形資產審計基礎
無形資產審計應對公允性表示意見,財務報表也應公允地反映無形資產的價值。現行無形資產審計之所以難以進行,關鍵是缺乏應有的審計基礎。無形資產審計基礎至少應包括兩個方面:
(一)會計核算基礎
無形資產具有巨大的魔力,有時微小的投資奮只要使用保護得當,便會形成價值較大的無形資產,得到巨大的收益。相反,有時巨大的投資只能得到較小的收益.可以說無形資產的投資與所形成的無形資產價值之間幾乎沒有聯系。按實際成本計價的核算方法不能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而以費用入帳的處理方法則根本沒有反映。由于沒有相應的會計核算基礎,因此,注冊會計師對無形資產進行審計時,無法對無形資產的列示是否公允地反映了無f形資產的價值作出判斷,而只能對其合法性和一慣性表示意見.
加強對無形資產的審計監督,必須加強其會計核算基礎,在會計報表中公允地反映無形資產的價值。我們認為對無形資產價值的反映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方式進行。首先,在現有會計理論和實務的限制下,無形資產不可能按其實際所代表的價值入帳,但可以用會計報表附注的形式披露企業無表資產的真實價值,審計人員對無形資產進行審計時,關鍵是對無形資產價值反映的公允性表示意見。其次,可大力促進和完善社會責任會計,將社會責任會計理論運用到會計實務中,社會責任會計對企業人力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特別是無形資產進行反映和披露,審計則從社會責任的角度對企業無形資產反映的公允性進行判斷。最后弓隨著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發展,將無形資產所代表的真實價值列入財務會計報表,從我國目前的會計實務來看,采用第一種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二)無形資產的評估基礎
會計報表必須正確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
而我國無形資產或作費用處理、或按成本記作資產,都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作為會計核算基礎的彌補手段,可進行經常性的無形資產評估。
按我國法律規定,只有產權變更或企業改組時才能進行資產評估。這一點,嚴重制約了我國無形資產審計。無形資產的價值與無形資產的保護利用存在極大的關系,越是保護利用得好,其價值愈大,即使作費用處理的無形資產,也有可能為企業創造極大的財富。相反,如果保護利用不當,無形資產價值則有可能大跌,今年無形資產的價值井不能代表明年無形資產的價值。因此,無形資產應建立經常性的評估制度,以評估價來修正無形資產的價值,以利反映企業資產的全貌。
資產評估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收益現值法、現行市價法和清算價格法四種。由于無形資產的價值與其實成本嚴重脫節,又無類似的市場價格可以參考。因而,一般情況之下,無形資產的評估方法只能以收益現值法為主。
企業利潤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企業進行正常生產經營獲得的社會平均利潤,二是企業擁有某些無形資產的競爭優勢所獲得的超額利潤。企業利潤減去同行業正常的社會平均利潤所得的超額利潤即是企業無形資產的收益(商譽)。審計人員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可根據企業若干年的超額利潤,測算出企業無形資產的收益現值,作為無形資產評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