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互聯網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各國都在努力尋找有效的對策。美國提出了構建“智慧地球”,中國提出了構建“感知中國”。其主要思路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1互聯網
互聯網通過TCP/IP網絡協議將各種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網絡聯接成一個整體,從而構成網上用戶共享的信息資源網。隨著社會、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大發展,互聯網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2物聯網
物聯網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體通過射頻識別(RFID)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物聯網是一個動態的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它具有基于標準和互操作通信協議的自組織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虛擬的“物”具有身份標識、物理屬性、虛擬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與信息網絡無縫整合。
3物聯網和互聯網
物聯網和互聯網都是建立在分組數據技術基礎之上的,它們都采用數據分組網作為它們的承載網;承載網和業務網是相分離的,業務網可以獨立于承載網進行設計和獨立發展。
物聯網技術的重要基礎和核心仍舊是互聯網,通過各種有線和無線網絡與互聯網融合,在物理世界的實體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計算能力和執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軟件,使之成為“智能物體”,并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實現人和物體、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溝通和對話。
物聯網與互聯網也是有區別的。
(1)本質上,物聯網是互聯網在形式上的擴展,它繼承了互聯網所有的普遍性特征。
但是,它不是互聯網的翻版,也不是互聯網的一個接口,而是互聯網的一種較復雜的擴展。
(2)研究的范圍不同。
互聯網由多個計算機網絡相互連接而成,形成相互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臺。物聯網就是把人和物、物和物之間進行聯系和控制,協同和處理,目的就是提高生產率,使人們的生產變得更加舒適、更加和諧。
(3)體系結構存在差異。互聯網體系結構是指導互聯網設計的一系列抽象設計原則,內容涉及互聯網的構成要素、通信協議、網絡功能以及管理運營方式等。物聯網體系架構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層次:感知層。感知層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與采集,實現對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時具備局部的互動性,需要一定的存儲和計算能力。
接入層。接入層由基站節點和接入網關組成,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實現無縫、透明、安全的接入。
網絡層。網絡層包括各種通信網絡與物聯網形成的承載網絡,完成物聯網接入層與應用層之間的信息通信。
應用層。應用層由各種應用服務器組成,主要功能包括對采集數據的匯聚、轉換、分析,以及用戶層呈現的適配和事件觸發等。
(4)對網絡的要求不同。用于承載物聯網和互聯網的分組數據網無論是網絡組織形態,還是網絡的功能和性能,對網絡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基于IP架構的互聯網絡在根本上是一個開放和自由的網絡,它的開放性和通達性,對網絡性能要求是“:盡力而為”的傳送能力和基于優先級的資源管理。
物聯網對網絡的要求就會高得多,目前實際上已經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聯網系統,這些系統對實時性、安全性、可信性、資源保證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這些要求是目前IP網難以提供的。
4互聯網發展趨勢
(1)多樣化。
互聯網用戶對數據有不同的數據速率要求。比如說短信,只需要較低的數據速率,而高清視頻等則需要較高的數據速率。對于未來的網絡它必須要能夠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2)多點的搜索方式。
網絡必須要支持很多的用戶進行多點的搜索方式。
(3)綠色化。
未來的互聯網將用綠色的技術來實現互聯網的應用。
(4)支持物聯網。
目前互聯網還不能夠對物聯網提供很好的支持。因此需要對網絡資源進行優化,逐漸完善對物聯網提供更好的支持。
(5)支持云計算。
目前沒有一個網絡可以真正實現云計算。因為對云計算來說,需要非常高速的網絡,而且沒有堵塞,沒有斷點。
5物聯網發展趨勢
物聯網無疑是現在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其不但首次出現在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頻繁見諸兩會代表委員們的提案中。由于物聯網是互聯網應用的增長點,可以大大促進信息化的應用,包括美國、中國和韓國都把物聯網提升為國家戰略級產業。把所有物品與網絡連接,實現遠程監控,物聯網的新時代將為人們帶來生活上的新體驗。專家預估,物聯網將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產業大趨勢,至2020年可望成為全球經濟新一輪的增長點。
物聯網發展需要四大關鍵技術的支持:RFID技術用于標識物品;傳感器技術用于感知物品;嵌入式智能技術用于思考物品;納米技術用于微縮物品。如今,促進中國物聯網發展的政策、產業環境以及支撐其運行的網絡基礎正在逐漸完善,中國物聯網發展已擁有了良好的基礎,將進入發展快車道,中國物聯網發展前景良好。但同時仍存在成本、技術標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熟商業模式建立等問題,物聯網的發展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