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中國教育體制下的數學教學一直很受重視,這并不是由于學生對該課程的熱衷,也不是出于對數學的使用價值的肯定,更多的是中國傳統教學中數學所發(fā)揮的主導作用(中考、高考、考研)。在高職工科院校中,高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其教學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熟練的基本運算能力、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形結合的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如果數學教育仍然用以前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去教育學生,在某些程度上反而會約束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能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根本無法在邏輯思維、空間想象等能力上得到提高。
因此只有改進教學方法才能適應當今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特點。現在就這個問題,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高職數學教育思想的轉變
對于一位數學教師而言他本身所接受的數學教育就具有完整性、嚴密性和邏輯性。這就使得教師本人在以后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自覺地去維護數學的完整性和嚴密性,從而忽視了高職數學教育的特點。高職數學教育不在于培養(yǎng)數學能力很高的理工類人才,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因此我們必須改革與現代社會不相符合的陳舊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數學教育工作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教學方法的改進,有所側重。使學生在較少的理論學時中掌握一些必須的實用的數學知識,以適用現階段中國職業(yè)教育改革中采取的減少理論學時這一改革措施。比如:對于“微積分在近似計算中的應用”,該內容過于陳舊,其中的求近似值問題使用計算機幾秒鐘就可以解決。
再讓學生去記一些煩瑣的數學公式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因此對于數學教育者要切實轉變思想,像這部分內容可以不講或少講真正作到“實用、必須、夠用”的原則。
二、高職數學教材的改革
教材在學院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的資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傳統的專科層次的高等數學教材與本科層次的教材大同小異,只有難度略有降低。高職生與本科生的培養(yǎng)目標不同,他們對高等數學的需求也應不同。因此,高職數學教材就要簡化定義的描述,突出定義直觀的理解,刪除不必要的定理證明,更多的使用圖形結合來說明問題。使教材在盡量保持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同時,適度淡化深奧的理論。
例如函數極限的定義,為了降低高職學生對某一點處極限的理解,我們可以用“當無限的趨向于某一個確定的值的值,函數是否無限得趨近于一個確定的常數A”來定義,并配合函數圖象講解極限過程,而不必使用“一”語句描述。這樣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函數極限的定義。實踐也表明,這樣做使學生對極限的概念容易理解,印象比較深刻,效果較好!對于有些定理,比如連續(xù)函數在閉區(qū)間上最值定理和介值定理,我們也可以通過畫出閉區(qū)間上連續(xù)函數的圖象來說明。這樣做雖然從理論上不嚴密,但是卻很直觀,容易理解,更貼切高職業(yè)教學的特點。
三、增加數學實驗輔助教學
鑒于當今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以及數學軟件的日益完善,開設數學實驗課是數學教學改革的一項嘗試。數學中所涉及的一些內容通過使用數學軟件己是輕而易舉的常規(guī)操作。為了提高學生使用計算機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我們可以在高數的理論教學中插入數學實驗課,講授“Mathematiea”“Matlab”等數學軟件的使用。
讓學生獨立地使用計算機去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學生可以使用這些軟件繪制二次曲線、空間曲面、演示傅立葉級數的生成等等。通過數學實驗課可以真正的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從而促成數學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四、突出高職數學教育的實用價值
高職數學教育的改革,使課程的內涵和外延將發(fā)生越來越大的變化!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應該注意數學實用價值的改革方向。
在現在階段,數學的實用價值主要體現在應用數學知識建立數學建模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數學建模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數學建模是指:依據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特點和規(guī)律,抽象和提煉出一個數學問題,用數學的工具,包括計算機、信息查詢等手段來求解。數學建模過程是從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質出發(fā),促進學生成為知識的主人,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勤于實踐,通過不斷的觀察、分析、聯系、比較、歸納、梳理、類比、猜測和抽象,得到一個完整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從中培養(yǎng)一種探索精神。這樣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完善高職數學的考核形式
長期以來,數學考核的主要形式是限時筆試。試題的題型也很單一化、規(guī)范化。這容易使學生養(yǎng)成機械的套用定義、定理和公式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在消極被動的應付考試的過程中,對數學的恐懼與日俱增。高職院校的數學考試不同于高考、考研的數學考試,其目的不是為了選拔人才,而是為了全面的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傳統的數學考試是不可能全面的評價這種質量的。為了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核,我們可以吸收全國數學建模競賽的方式來進行數學成績的評價。
將學生的總評成績分成三塊:一是平時成績(占20%),包括平時作業(yè)、課堂提問、數學實驗成績等;二是開放式考試成績(占30%),這部分考試是以數學建模的方式進行,三個人一組,任意組合,最后以論文的形式上交并組織學生進行答辯;三是閉卷考試成績(占50%),這部分以考核學生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計算能力為主。雖然這只是暫時的嘗試,但是我們一定要本著客觀、正確評價的態(tài)度去尋找全面考查學生的考核方法。
六、商職數學教育改革中應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