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銀行管理論文
近年來,世界經濟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沖擊、各經濟體經濟刺激計劃實施、全球經濟快速復蘇的急劇而深刻的變化,使整個世界面臨著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的挑戰。
而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銀行業審慎監管顯著加強等經營環境內外部條件的變化,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著一個空前大變革的時代。不管愿意不愿意,中國銀行業都得強迫自己適應新形勢,探索新道路,迎接商業銀行管理的革命性變革。
1跌宕起伏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給銀企帶來新挑戰
對于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似乎整個世界還都沒準備好。國際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毫不留情地沖擊著世界經濟。無形的挑戰,令國際社會應接不暇。中國作為經濟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必須面對撲朔迷離的國際經濟環境,繼續邁出自己前進的步伐。而作為國家經濟金融支柱的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發展,必須直面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變,檢視自己、修正自己、變革自己,應對來自國內外的各項挑戰。
1.1全球經濟增長中的不平衡、不穩定的挑戰
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實施,使全球經濟步入快速復蘇階段。但是,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彼此和相互間都在發展中博弈。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國際匯率紛爭、貿易保護主義、糧食價格暴漲等因素增大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而美國推行的總量高達6000億美元的二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將導致“熱錢”泛濫,進入中國。不論集中在樓市、股市還是大宗商品市場,美國量化寬松的錢,往往把資源能源等價格炒高,對于資源外向性程度很高的中國企業來講,成本壓力就上升了,企業的利潤將受到嚴重的沖擊。進而,加劇了我國的通脹壓力,導致金融市場價格紊亂,誘發新的經濟和金融風險。以上因素必然會對中國經濟的支柱,大型商業銀行的管理與經營構成挑戰。
1.2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挑戰
“十二五”規劃實施、戰略新興產業高速發展、居民消費升級、城鎮化提速,將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持續發展,預計今年經濟增長可能達到9%左右,這對銀行而言是一個相對有利因素。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持續的高速增長,國內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日益突出。過度依賴進出口、投資拉動的高投入、低產出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面臨嚴峻的環境、資源、能源、市場需求等方面制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內消費市場的培育仍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與此同時,通脹壓力增大、房地產市場、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高耗能和產能過剩行業風險積聚,以及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失衡等問題,困擾著以保增長的我國經濟。同時,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和管理更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1.3國內經濟金融政策變化的挑戰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的短短兩年時間里,我國先是投入四萬億刺激經濟,放開了繼續投資熱的閘門;而后又為了抑制流動性過剩,控制通脹壓力,收緊幣貨政策,控制信貸增速。進一步強化對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節能減排、政府融資平臺、房價泡沫等方面的政策調控。這經濟金融調控政策的一放一收,商業銀行的效益和規模增長有了太多的不確定性,這是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發展中面臨的又一個嚴峻的挑戰。
2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念的變革
中國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管理層次多、業務流程繁瑣、信息傳導緩慢、資源重復配置、營銷成本高、分支行專業職能部門職責和專業作用界定不清、各行之間無序競爭等問題,導致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低下。這一切,反映了我國銀行業經營管理理念的落后。過去,中國銀行業總是固守“傳統”守舊的經營模式,沒有創新的動力,難有創新。然而,創新是發展的靈魂。特別地,理念創新是一切創新的基礎。
當代時代巨變呼喚銀行管理的革命性變革之時,中國飛速發展的金融與經濟形勢呼喚當代銀行人確立全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只有創新理念,銀行管理的創新才能實現。確立科學全面的新型理念,應該是我國現代金融改革和國內銀行管理革命性變革實施的最核心保障。
3我國銀行經營必須從戰略上轉型
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和監管制度的重大變革,銀行的經營環境日益嚴峻,管理壓力空前提高。國內銀行必須主動的進行戰略性轉型,逐漸走向理性經營的時代。
3.1正本清源,強化資本約束理念
經歷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后,銀行經營中很多本源性的東西必須重新得到確認。
其中,強化自身經營發展中的資本約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實際上,資本約束應是銀行與生俱來的,本能的。但在經濟高速增長、貨幣和市場寬松的情況下,資本的稀缺性顯現不出來。隨著市場秩序的重建,嚴肅資本監管紀律,銀行從新認識了資本的有限性。資本消耗、貸款質量和資本對風險的有效覆蓋,開始受到格外關注。過去過度依賴貸款快速增長的簡單、粗放、外延式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商業銀行必須回歸穩健經營,并步入內涵式集約化發展的道路。
3.2戰略轉型深化業務結構調整
業務結構調整是實現銀行戰略轉型的根本途徑。構建資本節約、高效產出的模式。從被動服務客戶向主動開掘客戶轉變;逐步完成對公和對私業務協調發展的業務結構的轉變;從主要依賴大型公司客戶逐步向優質大中小客戶協調發展轉變;從利息收入為主的贏利結構,向利息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并重的贏利方式轉變;進一步向國內業務與國際業務并重轉變,最終建立起穩定的多元化贏利模式。
3.3精細化管理支撐戰略轉型實施
國外先進銀行在很多年前就采用了大量先進的定量管理工具,建立起了依托先進管理信息系統的全方位精細化管理平臺。市場的細分、客戶的經營、產品的創新、內部管理與決策支持,都是建立在科學精準的定量分析基礎之上的。而國內商業銀行這些方面剛剛起步,要加快戰略轉型,必須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