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生態雞是在森林生態環境下,以本地雞為養殖對象,舍飼和林地放養相結合,以自由采食林間昆蟲、雜草為主,人工補食有機飼料為輔,呼吸林中空氣,飲山中無污染的河水,生產出天然優質的商品雞。由于雞放養在外,接觸新鮮空氣、充足的陽光,有廣闊的野外覓食和活動,撲食大量的昆蟲和天然野生草籽,相對來說,飼料質量高,飼料消耗少,體質量增長快,疾病發生的少,肌肉較結實。
1選址
環境條件是生態雞品質優良的重要條件。生態雞的養殖是在森林環境條件下進行的,養雞場要選擇天然林地,天然次生林優于原始林,闊葉林優于針葉林,天然林優于人工林,如有條件,選擇針闊混交林。要求3萬米范圍內沒有大的污染源,地勢約為5度坡為宜,向陽背風;水源充足,取水方便,有高壓線在雞場內通過最好。雞舍的大小設計標準為育雛保溫舍每千只按10平方米計算,運動場按每只雞1平方米計算,周圍最好用綠籬和塑料網圍起來。
2選種
一般的肉雞種、兼用型雞種和蛋用雞種的公雛及農村的本地雞都可作為生態肉雞品種,兼用型雞種最好。目前從養殖情況看,宮廷黃雞是首選良種。
3育雛時間
生態雞的育雛最好選擇在3~5月份,春季氣溫加升,陽光充足,對雛雞生長發育有利,育雛成活率高;到中雞階段,由于氣溫適宜,舍外的活動時間較長,可得到充分的運動與鍛煉,因而體質強健,對以后的天然放牧采食,以及預防天敵非常有利。春雛性成熟較早,產蛋時間長,尤其早春孵化的更好,所以大多選擇在春季進行育雛。
4圍養訓練
雛雞經過3星期在舍內的調養,體質量達到130克以上,改為院內散養,訓練其聽聲音采食,經過一定時間,雛雞聽到這種聲音即吃食。在院內分區種植牧草或用飼草訓練雛雞自由采食,經過3星期以上,增強撲食能力和預防天敵的本領,為放養創造條件。
5合理放養
在院內經過3星期以上的喂養后,雛雞一般可以達到300克以上體重,具備了放養的條件,這時可以將其散放到林子里、水庫邊、草甸里,雛雞在廣闊的田野里撲捉昆蟲,采食草籽與嫩草,自由的玩耍。長達15星期,在補料上可由院養飼喂5頓,逐漸減少到2頓即可。但在飼喂2頓時,早晨放出少喂點,晚上回來多喂。在放養的過程中,一定要作好安全防范,預防天敵的危害。雞的天敵主要有鷹、黃鼠狼、山貓,利用天然樹木做屏障,隨時可能捕捉雞只。經過近幾年對雞場的統計,1%的損失率當中,中雞放養后受天敵的傷害可達60%以上,此時雞體重已達500~1000克,損失1只雞相當于損失20元以上。因此,在放養時抓好安全,提高成活率非常關鍵。訓練家犬驅逐附近的鼠類和鼬類,用爆竹驅逐鷹的侵害,或用尼龍網把放牧場圍罩好,此類方法比較確實可行。
6選用特定飼料
從生態雞的飼養特點考慮,飼料、飼草分2個部分即人工飼料與天然飼料。人工飼料飼喂生態雞必須是有機飼料,為此在種植生態雞飼料時,必須按有機食品要求耕作。人工補飼的動物性飼料,也必須按生產有機食品的標準執行。采用先進科學技術養殖的蠅蛆、人工誘捕的昆蟲都是生態雞優質的動物性飼料,在人工飼料生產過程中嚴禁添加各種化學物品,以保證生態雞的肉質。天然飼料的質量取決于自然環境,主要有天然飼草、成熟的籽實與各種天然昆蟲等。只有生態雞的天然飼料充足、營養全面才能夠生產出高營養和滋補用的優質產品。
7防疫滅病
生態雞養殖過程中與林地、灘地等外界接觸廣泛,隨時都有可能受到傳染因素的威脅。并且生態雞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4~5個月出欄,為防患于未然,必須有計劃的進行免疫接種,以獲取免疫力。商品生態雞免疫接種可采用以下程序,即雛雞出殼后7~12日齡進行新城疫(系首免滴鼻、間隔1星期進行法氏囊疫苗1倍量飲水首免)。飲水中加入0.2%的脫脂奶粉放入塑料飲水器中。30~35日齡對雛雞進行新城疫二免噴霧接種,間隔1星期進行中等毒力法氏囊1倍量飲水二免。2個月齡時進行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加強免疫。預防霍亂,可肌肉注射免疫接種。留作種用的雞群按常規方法于春秋季各進行1次新城疫和霍亂的免疫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