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草原畜牧業主要是以天然牧草和采取放牧方式經營的畜牧業。因此,天然草地的優劣和豐欠程度決定著草原畜牧業的興衰。近年來,迭部縣90%的天然草地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40%的嚴重退化,導致牧草產量、品質下降,草地載畜能力降低。如何解決日益尖銳的草畜矛盾,保護生態環境,直接關系到草地資源的永續利用,直接關系到迭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因此,草地資源的保護與建設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生態問題和社會問題。
1基本概況
迭部縣是甘肅省南部一個半農半牧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山高谷深,平均海拔在2700m以上,交通十分不便,總人口5.78萬人。全年平均氣溫在3℃~11℃,年降水量400mm~730mm。全縣草地總面積15.69×104hm2,占土地總面積的34%。耕地面積0.91×104hm2,占總面積的1.9%。據統計,2009年天然草地產草量為3300kg/hm2,比1986年的每公頃6450kg下降了3150kg,草地產草量比上世紀80年代平均下降了50%以上;草地植物群落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導致優良牧草所占的比例由65%下降至40%,毒雜草由30%上升到68%;草層平均高度由46cm下降到25cm,植被平均蓋度由88%左右下降46%左右;草地鼠蟲危害面積達4.6×104hm2,僅鼠蟲危害減少的鮮草折合人民幣損失300多萬元;全縣還有干旱缺水草場2.4×104hm2,全縣理論載畜量只有29萬羊單位,草地綜合生產能力急劇下降,草畜矛盾十分突出。如此進一步發展下去,以至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引發一系列生態問題,必將嚴重影響經濟社會正常發展。
2草地退化原因
草地退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是,近代人類對草地生態系統長期的嚴重干擾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中,最為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2.1超載過牧
超載過牧,是不顧草地第一性生產能力,盲目加大畜群規模和放牧頻率,使牲畜的采食量長期超過牧草再生量,實行掠奪式經營的產物。在草地過度利用的情況下繼續增加牲畜數量,形成了牲畜增加→草地退化→牲畜繼續增加→草地加劇退化的惡性循環。據調查迭部縣的牲畜數量由上世紀80年代的10.40萬頭(只)發展到目前的19.8萬頭(只),增長了53%,與天然草地承載能力來講,草地超載達40%。從而,導致草地植被遭到破壞,草地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最終失去平衡。
2.2亂采濫挖草地
牧區、半農半牧區由于缺少燃料,農牧民群眾燒茶做飯,主要依靠撿柴,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為生活用能的需要,砍伐草地上的喬木、灌木、半灌木作薪柴,對原生植被造成嚴重破壞。另外,迭部縣大部分高寒草原生長有中藥材,如冬蟲夏草(Cordycepssinensisi)、羌活(Notopterigiuminci-sum)、秦艽(Gentianastraminea)、赤芍(Paeoniaveionia)、柴胡(Bupleurumspp)、黃芪(Astragaiusspp)等,而且品質優良,市場需求量大,每年入春以后,都有大批農牧民涌入草原采挖。無序和無節制的采挖不僅使藥材資源日趨枯竭,而且使植被遭受到嚴重破壞,使本已脆弱的生態系統,更是雪上加霜。具測算,僅當地農牧民開墾草地、挖藥材、采石料等人為因素,造成草場退化面積達2.13×104hm2,折合人民幣約損失100多萬元。
2.3鼠蟲危害草地
草地鼠蟲害的發生與猖獗是在一定氣候、土壤、植被條件下形成的,氣候干旱和草地的退化為鼠蟲害的發生與蔓延創造了條件,一般草層高、密度大的草地上鼠蟲害不易發生;而草地退化、草層變矮、變稀,有利于鼠蟲害的繁衍;鼠蟲的發生危害,又加劇了草地的退化,草地處于一種惡性交替過程。近年來,迭部縣草地鼠蟲害危害面積仍在逐年擴大,危害面積已達4.6×104hm2。雖然每年都采取化學、生物等防治措施進行防治,但因經費不足,防治面積小,每年的防治面積只占發生面積的20%左右,造成“年年防治,年年成災”的被動局面,防治成果難以鞏固。
2.4毒草危害
長期以來,隨著草原“三化”面積的日趨擴大,許多草地優良牧草減少,有毒植物不斷生長蔓延,加劇了草地的退化。這些有毒植物根系發達、耐寒、耐旱、返青早、生命力強、并有較強的抗逆性,它不僅與優良牧草爭地,而且和優良牧草爭奪土壤中的養分、水分,因此在草地上逐年增多,甚至在某些草地上形成明顯的優勢種群,使草場利用率下降。目前,在迭部縣天然草地上分布的主要有毒植物有棘豆(Oxytropisspp)、狼毒(Stellerachamaej)、醉馬草(Achnateruminderians)等,面積達到9.07×104hm2。
2.5認識不足
生態學的中度干擾理論認為,家畜的適當踐踏、采食以及糞便回歸和家畜攜帶植物種子的散布,特別是外界干擾活動造成的草地的異質性,不僅有利于草地植物的生長發育,從而使草地植被形成最高生物量,而且有利于植物多樣性的發展,并使草地生產力保持穩定。目前,迭部縣草原的生態建設和恢復多采用禁牧、休牧的做法,在草地生態保護的理念上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對草地和農牧交錯帶的生態與環境的脆弱性的認識,特別是草地的巨大環境效益常常被人們所忽略,農牧民重經濟、輕環境,重利用、輕保護,重索取、輕投入的思想依然普遍。
2.6管理不足
草地生產和生態建設缺乏科學、系統的管理。目前,全縣草地畜牧業生產還處于傳統和原始生產階段,草場管理粗放,“靠天吃飯”的生產方式仍占主導地位,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農牧民素質較低,管理水平較差,家畜飼養周期長、生產效率低下,能量和資源浪費嚴重。與此同時,全縣的生態管理涉及部門多,重疊管理現象普遍。如農業部門管“草原和農田”,林業部門管“林業”,似乎界限清晰,事實上,兩個部門的交叉管理常常引發基層管理的混亂。以“退耕還林還草”為例,在農業部門為保證耕地紅線努力工作時,林業為生態保護積極推動退耕還林還草,結果是農牧民可以“退耕還林”掙林業部門的錢,又恢復開墾掙農業部門的錢等等。雖然建設數量、面積逐年增大,但質量不高,效果不好,有些甚至出現造成生態工程結束后再次退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