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教學論文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小學生認識事物以形象思維為主,這是學生認知過程中的一對矛盾。我在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依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實際,為學生設計出豐富的感知材料,使學生從感知—理解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相應的培養和發展。
一、借助錄音對學生進行表述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概括性和間接性的反映,可以借助于言語來表述;對學生進行表述能力的訓練,是培養他們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例如,做鞏固乘法口訣的一道練習題時,我利用錄音機放出事先錄好的伴著青蛙叫聲的輕松樂曲時,學生們興趣盎然,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一邊拍手、一邊如數快板地說出:“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3只青蛙……”這樣,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促進了思維,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借助投影畫面展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看圖編應用題是掌握應用題結構的一種必要的練習形式,是培養學生把生活現象抽象為數學問題的一種思維訓練。
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多種編題材料,并用投影畫面展示,讓學生練習編題。我在此類材料的設計中,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及興趣愛好貼近,并使提供的材料之間可以多向聯系,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編題,從而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如在學生剛學完最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時,我設計了一框“動物集會”的投影片。
畫面上是形態、數量各不相同的小雞、小鴨、小猴、小兔等動物。
在課堂上,學生看著喜愛的小動物,思考著其中所蘊含的數學間題,在渴望展示自己才能的心理支配下,觀察更仔細,思維更活躍,從不同角度編出許多內容不同、敘述方式不同、類型不同的應用題。
三、讓學生到投影器上操作,通過動手理解抽象的知識。
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數學.不僅要通過眼看、耳聽、心想,還應動手拼拼擺擺,這有利于使學生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讓學生到投影器上來拼擺,更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如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中例1“把8個梨子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時,我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梨子先自己試著分,然后在投影器上演示操作。
通過這樣學習,全班學生當堂都理解了除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