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外國文學論文
英國女性主義文學源于19世紀初。19世紀的英國,女性被認為天生智力不足,遠遠劣于男性,女性的社會地位卑微、經濟收入稀少,多數都是從事又臟又重的體力活。但是,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逐步進化,一些有志女性開始通過書寫文字塑造一系列堅強女性的方式來表達她們的理想和追求的權力。而這些優秀的作品也開始引起男性作家的關注,他們也開始走進對女性的描述當中。
文學的敘事角度主要是指敘事文本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角度。主要變現為誰是敘述者以及人物的視點如何。也就是作品里敘事者的人稱和作者的觀點。
一、英國女性主義文學的時間段和代表人物第一個階段是19世紀初,女性主義思想的覺醒階段。這個階段的英國女性主義文學作品以簡•奧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為代表。第二個階段是一戰后,女性主義思潮的獨立與大發展時期。一戰前后,女性的選舉權是一個十分尖銳和敏感的話題,但是女性在一戰中的突出、優秀的表現為英國女性獲得了平等競爭的選舉權。這個時期的英國女性主義文學作品是以佛杰尼亞•伍爾夫的作品為代表的。第三個階段可謂是表現女性愛情、心靈慰藉和爭取男女公平與權力的高峰時期,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前后。當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榮升為英國的首相之后,英國的女權運動進行得更加猛烈。
這個時期的女性主義文學以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瓊•里斯的著作為代表。第四個階段以20世紀80年代開始,英國的女性主義文學開始因為女性的女權運動、反對男權運動、反對父權制運動和反對核運動而逐步發生新的轉變。
二、女性主義文學的萌芽階段
簡•奧斯汀于1811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說《理智與情感》,接著在1813年出版了《傲慢與偏見》這部驚世的作品。這兩部作品中,作者對景色的描寫都相當的優美,讓讀者總會感受到英國鄉紳的悠閑生活和美麗的田園風光。文中都以女性而非男性為主人公,女主人公并非都是相貌出眾、出身名門的女子,但她們都敢于表露出自己對心上人的喜怒哀樂。《理智與情感》這部作品中,讓人們看到了,理智雖不能戰勝愛情,但是因為主人公對愛情的憧憬,女主人公的個人魅力使得女主人公最終都擁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栋谅c偏見》這部作品更加凸顯了女性主義的思想。這部作品里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是一個會關心自己家人、姐妹、有良好教養、性格直率而帶點調皮的待嫁小姐。她機智、有膽識、有主見,敢于對上層階級的人說“不”。也正是由于這些性格因素,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并最終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這種表達方式正反映了作者當時的觀點與視角。19世紀初的英國,還把女性看做是智力低于男子,地位附屬于男人的這樣一個社會角色,只有貴族與貴族之間的聯姻才能算是門當戶對的婚姻。但是,簡•奧斯汀在這兩部作品里,不僅一反當時社會所流行的傷感小說體彩,還把女性的個人見解、獨特魅力、反階級婚姻等都放到了作品里。簡•奧斯汀多從女性的角度來嘲諷社會的婚姻和金錢關心,并繼承和發展了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了準備。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更為世人所熟悉,文中的幽默、風趣,文字的簡潔樸素,帶給讀者的是一個活靈活現的堅強的女主人的形象。簡愛出身貧寒,相貌實在是太普通,甚至是讓人不喜歡,但是她的那份自信,那份善良,那股不服輸的干勁,那份對愛情的忠貞,那股要求對方與自己平等的執著之勁讓人不得不佩服。也正是因為她的這些個人魅力才使得她最終收獲了羅切斯特這位男爵的心。
在19世紀初的英國,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中的女性絕大多數是以溫婉、高雅、舉止賢淑的名媛為代表,然《簡•愛》一書的橫空出世,讓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不同階層、不同個性的女性的魅力。
三、女性主義文學的發展階段
佛杰尼亞•伍爾夫的許多作品都具有女性主義思想,例如《一間自己的屋子》和《奧蘭多傳》,這在兩部著作當中,伍爾夫提出了雙性同體的思想,而奧蘭多和俄羅斯公主莎莎就是這樣一個角色?!秺W蘭多傳》中沒有對主人公的生活內容進行詳細的描述,更多的是對作者所塑造的這個虛構的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復雜的自我個性的細膩描寫,表現了對傳統男權統治的不滿。伍爾夫曾在《一間自己的房子》里明確表示過,“任何作家在寫作的時候想到他們的性別都是致命的。做純粹單一的男人和女人都是致命的,我們必須做男人式的女人或者女人式的男人。”作者筆下的奧蘭多是個真實的自我存在的男人———他是個男人,他生活在男權統治之下,但是他卻可以因為愛情而拋開世俗與莎莎私奔,而莎莎這個美麗的公主,也是因為其身上的男性的性格特征吸引了奧蘭多,莎莎獨立的人格和思想讓她為了國家和事業而放棄愛情。莎莎這種冷靜的態度,與傳統作品中女性的態度截然不同。無獨有偶,第二男主人公哈利“穿著黑色的長裙,打著羽毛扇子,涂脂抹粉,在面包房深情款款地看著他”,用這種英國傳統社會上層女性的打扮去追求奧蘭多時,卻讓奧蘭多產生了對女性的恐懼。這中描述人物性格的角度,讓讀者內心尋求自我人性解放和對女性獲得權利、展示能力的渴望達到了高潮。
《達洛維夫人》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是記述了一個國會議員的妻子,在舉辦宴會的這一天里所遇到的舊情人和聽到的自殺事件而產生的種種感悟。作者通過引導讀者去想象和觀看在同一時間段內,不同人物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在不同的地點所窺探到的不同人物的意識來進行文章構架。文本中透過人物的自言自語、直接和間接的內心獨白、對一生的回憶和幻想、全知觀點的這種敘述手法,看似是文中人物的一生和意識,實則還是伍爾夫的潛意識的表現和寄托,那就是作者對英國統治階級的重新審視。女主人公為了掩飾內心那只為履行一個議員夫人所應做的事而活著的這份寂寞,不斷地舉辦派對。
但是對于派對的每一件事,她都想由自己來親手設定和完成,然而,早到的客人,被破壞的蛋糕,她開始感覺難以應付這樣的生活。而再次出現的生活不著調的昔日戀人,讓她說出了“就算是最可憐的病人也有選擇的權力”這句對男性至上觀念以及對貴胄盲目效忠的嘲諷的話,女主人公克拉里莎的心內開始羨慕彼得最終為了自由而走向自殺也為這樣的情緒做了漂亮的回襯。這樣的故事所要表達的就是對權力的渴望,對自我生活主宰的強烈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