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研究雜志
孔子研究雜志基礎信息:
《孔子研究》是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專門反映孔子、儒學和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諸方面最新最重要研究成果及學術動態的國際性中文學術期刊。堅持致力于推動孔子、儒學及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研究工作,總結繼承古代豐富、珍貴的文化遺產,繁榮學術,“古為今用”,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服務。多年來,《孔子研究》以其高質量、高水準、高品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孔子研究雜志辦刊宗旨:
《孔子研究》注重遵守學術規則,提倡嚴謹、扎實的學風,贊成不同學派、不同學術觀點之間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交流、討論和爭鳴,支持有新突破、新貢獻的創造性研究,并以學術價值和學術水平作為取舍稿件的基本標準。
孔子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版塊欄目:學術散論、學術札記、學術考辨、學術動態和書評等欄目。
孔子研究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2-2627,CN:37-1037/C,地址:曲阜市曲阜師范大學,郵編:273165。
孔子研究雜志社相關期刊- 自然辯證法研究雜志哲學研究雜志西夏研究雜志西域研究雜志法國研究雜志行政法學研究雜志比較法研究雜志中國青年研究雜志婦女研究論叢雜志石油政工研究雜志孔子研究雜志社投稿信息一、《孔子研究》是國際性中文學術期刊,園地公開,凡有關孔子、儒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專題研究之作及學術動態和書評,均所歡迎。
二、來稿請附作者簡介(起初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稱職務、研究方向)、聯系地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
三、凡研究論文一般不超過12000字,須附內容摘要(200—300字),關鍵詞(3—5個)。
四、本刊不負責來稿所涉版權問題(如圖、表、引文等),請作者事先取得原作者或出版者同意。
五、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來稿中若無特別說明,即被視為發表后同意編入該數據庫。作者著作權使用費和本刊稿費一次性給付。
六、來稿請采用夾注和腳夫注兩種注釋方式:
夾注:適用于在正文中征引古籍,文字用楷體,格式如(《論語·學而》)、(《史記·孔子世家》)。
腳注:適用于在正文中征引近現代學人研究成果、不常見的古籍、說明性注釋等。每頁腳注重新編號。引用不常見古籍、專著和期刊文章的腳注格式如下:
1、王畿:《斗山會語》,見《王龍溪先生全集》卷二,清道光二年重刻本。
2、崔大華:《儒學引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14頁。
3、洪修平:《論儒學的人文精神及其現代意義》,見《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
七、來稿請寄打印稿,并請提供電子文本。
孔子研究雜志社編輯部征稿從《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論的形成理路秦漢間的儒法合流及其影響援儒入玄──西晉中期思想論邵雍:從物理之學到性命之學境界的形而上何以成為可能──張載人生境界論發微朱熹“與道為體”思想的哲學意義理念與境遇──論朱熹的倫理思想高拱的權變方法論及其實踐價值狂俠精神與泰州傳統半日靜坐 半日讀書──靜坐養生與宋明諸儒的讀書治學活動“貧而樂,富而好禮”校證朱熹論《周易》“乾道變化”之精義本然、實然與應然——儒家“天人合一”論的內在理路孔子時代的“君子”和“小人”孔子“無訟”思想在晉商中的影響及其啟示“禮仁”與“禮法”——從孔子到荀子再到韓非的簡要考察德性:情與理的統一——霞谷學的本質特征海德格爾與牟宗三的內在與超越簡析中國文化發展的內在機制——從徐復觀的相關認識談起利瑪竇向中國文人介紹西方學術思想的意義基督教與儒家生態思想的似與同“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聯第四屆會員大會”綜述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1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