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保養及維修
一、農業機械的保養
無論是何種機械,要想延長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提高其應用效果,都必須注重保養。目前,人們普遍遵循“保重于修”的原則,嚴格按照機械的保養說明,定期進行相關項目的檢查,如動力、燃油性等。要確保農業機械處于正常的運行狀態,且狀態良好。在保養時,除了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保養之外,還要按相關管理部門規定的內容進行,并最好是去規定的地點進行保養。農業機械的高級保養應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在室內進行詳細的檢查,辨別其工作狀態好壞,比如,是否漏油、是否漏氣、封閉性如何、是否零件缺損或者銹蝕等,從而充分保證機具的運轉良好。只有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才能保證機具保養的效果。
二、農業機械的維修
雖然良好的保養可以大大延長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但是,在農業機械日常的使用中,也會出現突發故障,這時要及時進行故障排除和維修。
1.預知維修。根據機械出現的故障診斷稱之為預知維修。這種維修方式是伴隨著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而出現的。這種維修方式降低了維修的盲目性,減少了機械引起的次災害的發生和維修時間,增加了運轉時間,節省了財力和人力外,提高了生產率。但是,如果缺乏確定缺陷或故障的檢知方法,或者設備診斷所需的費用大于設備診斷所得到的收益,則不宜采用預知維修的方法。
2.維修要以經濟壽命為依據。農業機械的使用、維修、更新只能以經濟壽命為依據。經濟壽命是指設備還具有一定的生產能力,但由于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使設備的使用經濟性下降,如果繼續使用這種設備,將會造成經濟損失,因此,應在合理費用支出下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否則,則需要考慮更新設備。
3.通過分析評論,為維護決策提供依據。農業機械的維護需要借助詳細的分析,確定其最佳使用壽命,并對設備的修理、改造和更新進行分析,選擇技術和經濟相結合的方式,為維修決策提供依據。
三、農業機械維修中常見事故原因分析
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量急劇增加,農業機械事故隱患也隨之增多。我國農業機械事故在一段唐山市機車車輛廠高級技工學校 李 超 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董麗麗時期內仍處于高發、易發和多發期。通過建立農業機械實地安全檢驗制度,規范農業機械安全檢驗工作,可以有效排除各種事故隱患,預防和減少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農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農機的常見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調試、修理或排除故障時不切斷電源動力。這類事故占維修事故總數的25%。未切斷動力就進行維修作業,實際上是一種嚴重違反農機操作規程的行為。雖然農機監理部門反復強調,但是不少機手仍我行我素,導致此類事故不斷出現。比如,有的機手在收割作業中,因碰到割刀纏繞雜草、輸送或脫粒等部件堵塞、皮帶脫落等小故障時,為了搶時間,在未切斷動力的情況下,直接排除故障或安裝,常常造成傷亡事故。
2.維修技術不熟練。由于機修工維修技術不熟練,未弄清機械部件結構,不懂拆裝竅門,盲目硬拆硬裝,憑力氣蠻干,其后果一是損壞零部件,二是一旦扳手等工具由于用力過猛滑脫,常造成修理工受傷。如,某修理工在安裝一臺拖拉機電機時,由于擰螺絲時用力過猛,將螺絲擰斷,人從發動機上掉下,臉部被摔傷。
3.維修不徹底,修理關鍵安全部件時敷衍了事。目前,農村的農業機械都歸私人所有,不少機手貪圖眼前利益,修理時能省則省,平時不注意檢查、保養,農忙時一旦出現故障,維修時只求快,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往往會造成事故。
4.機手沒有使用經驗。農機具在銷售時大部分都是沒有加機油的,銷售人員在銷售時也會提醒機手們買回去使用之前要加油,但有的機手卻往變速箱體里加食用油,結果造成機具損傷,整個箱體的齒輪都要進行更換和保養,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和浪費。
5.維修設備不完善。完好的修理設備是維修質量的重要保證。有的鄉村維修網點沒有起碼的維修設備,照樣進行大修業務,造成修理事故隱患。如,某機手修理一臺拖拉機,到廠里買了配件,不聽勸阻,用小千斤頂將拖拉機頂起,人躺到拖拉機下面去修理,結果千斤頂滑脫,拖拉機掉下正好砸到頭部,當場死亡。
四、結語
保養與維修在農業機械的使用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筆者就農業機械使用管理中的技術保養內容與維修注意事項進行了分析,并就農業機修維修過程中的事故原因進行了探討,為農業機械的保養與維修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