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隊伍問題分析
1農業技術人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各個鄉鎮辦都設有相應的農業技術服務站點,可相關人員不是兼職到其他部門,就是為現有諸如包村等農村工作所羈絆,真正做農業技術指導的很少。鄉鎮領導對此項工作不重視,導致以下問題。
1.1鄉鎮人員不足。鄉鎮最近幾年基本沒有新進人員,人員本就不多,而且各個科局機關分派下來的任務很多,所有人員已經疲于應付,對可干可不干的(上級沒有強烈要求的工作)存在應付搪塞現象。
1.2考核機制不夠健全。對于農技工作人員,考核僅僅流于形式,每年都是填一個考核表就可,沒有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在這里筆者認為,考核應以農民滿意與否作為農技人員工作好壞的標尺。只有農民才是考核農技工作人員的真正考核者。
1.3缺乏鼓勵機制。對于從事農業技術的人員,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沒有人去督促,更談不上獎勵。
1.4培訓機制不健全。對于新技術基本沒有人進行指導,沒有正規的專業技術培訓,只有一年一度的事業單位人員繼續教育培訓。
2穩定基層農技人員隊伍的措施
2.1管理保障。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技人員的管理,一是直線管理,將農技人員的管轄權收歸專職的農業局管理,這樣既有利于管理,也便于農技人員專門從事農業技術指導。二是加強對農技人員的考核,對農技人員的考核要有專人進行,制定針對性的、便于操作、實用的考核方法。做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并與績效工資掛鉤。三是加強對農技人員的培訓,應該對農技人員實行輪訓,讓農技人員定期充電,更新知識,尤其是對新品種特性、種植技術、常見病蟲害防治以及新技術等進行經常性培訓,同時還要加強技術推廣方面的經驗交流。
2.2法律保障。繼續修改和完善《農業法》和《農技推廣法》,從法律上明確基層農技站的地位、作用、職能和經費保障等,再也不能出現改來改去的“瞎折騰”現象。
2.3投入保障。作為公益性單位,政府一定要加大投入保障,一是工資經費要與其他基層事業單位持平,讓農技人員養得起家,這樣才能安心工作。二是推廣經費投入要保障,一些新技術的宣傳經費、試驗經費、培訓經費要落實,以便更好地為服務“三農”發揮作用。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要有保障。改善辦公條件,完善辦公設備,并加強資產管理,一次投入,長期受益。若經費緊張,應重點向農業縣、中心鄉鎮農技站的硬件建設上傾斜。
2.4機制保障。一是要完善人才晉升機制,特別是在站長的選拔上,做到“能者上、庸者讓”,提高農技人員的積極性。二是完善人員進出機制,加快人員的補充和流動,保持人員的活力。三是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加強審計監督及財產管理,保證農技隊伍的純潔性。六是推廣機制的創新,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創新農技推廣手段,提高推廣效率。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