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推廣服務利益運行
1前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農業建設在改革開放進程的持續推動下實現了由傳統集約式農業向現代化、多元化農業的全面轉變,在這一合理轉變過程中各類先進的農業技術、合理完善的農業推廣體系與各項利好政策、適應性規范策略成為農業改革與發展的堅強動力。以往以政府機構主導的公益性農業運行服務模式逐步向著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公益性與營利性充分結合的優勢運行模式轉變,充分體現了新時期農業推廣服務運行模式的創新發展。由此可見,在農業推廣實踐進程中如何探析利益紐帶內涵,如何深化促進農業推廣者與農民之間的長效利益機制的完善建立,成為當今我們應著重研究的重要問題。
2農業推廣服務運行模式中公益性與營利性的有效結合
農業推廣無疑屬于公共產品的服務范疇,在傳統計劃經濟的指引下,政府成為這一農業公共產品的單一組織者與引導者,因此導致了傳統農業推廣服務的無償性、公益性與單一性及其推廣單位的非營利性。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建立,更多推廣單位及個人承擔了來自市場激烈競爭的風險與壓力,為了頂住風險他們必須投入更多,因此推廣方更加豐富了自身的利益需求,在推廣過程中只有獲取足夠的激勵才能促使他們繼續從事農業推廣,由此便進一步促進了現行農業推廣概念的深化,可以說農業推廣被賦予了新一輪的經濟含義,同時兼具公益性與營利性的雙重職能特征。在農業推廣進程中,推廣者一方面為農民提供了無償的推廣服務,滿足了農民對農業科技生產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也依據市場導向為農民提供了創新、特殊與豐富的有償推廣服務,合理滿足了農民在農業經營中對管理技巧的不同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推廣者只有努力與農民之間形成一種合理的利益關聯,才能真正構建良好的營利模式。基于農業技術服務的市場推廣及發育存在一定滯后發展的現狀,農業推廣的商品價值服務沒有引起農民及推廣人員的足夠重視,因此令有償推廣服務價格體系難于合理制定及履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業推廣機構及推廣個人開展豐富活動的熱情。隨著農業建設的持續發展,在客觀層面上農民對豐富推廣服務的需求會日益增強,而農業推廣的服務供給因其體制、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嚴重不足。因此如何利用市場調控機制,合理增加農業推廣有利用價值的服務供給將是農業推廣體系今后深化改革的科學方向。
3農業推廣運行服務利益機制的科學建立
明確農業推廣利益服務主體,構建開放、公平的服務競爭格局。農業推廣運行服務中公益性功能的合理發揮需要通過政府所屬部門深化農業推廣的合理投入,該項環節同時也是農業推廣服務體系中營利性功能充分發揮的必要保證,而營利性功能的發揮主要受制于推廣者與農民之間能否建立科學有效的利益機制,從而使農業推廣的利益服務主體界定更明確、資源分配更合理、需求與供給更充實。也就是說,在深入研究如何構建推廣利益機制前期,我們應首先明確該推廣服務中的利益主體是誰,是由什么機構或個人依據農民需求為其提供必要的服務。在前文中我們已經探討了傳統農業推廣服務中利益主體的單一性,因此在當今市場經濟體制的調控下,我們應合理明確任何一種商品、任何一種服務市場均應是多主體、多元化參與形成的結果,倘若我們對農業推廣服務在商品屬性的認定方面達成一致,則在該類推廣市場運行中其利益主體應至少包括傳統服務中由政府所屬機構構建的農業技術組織、在改制基礎上建立的由政府主控的農業推廣服務機構、多方建立的股份制農業推廣服務企業、個體經營的農業推廣服務公司、大型農業企業旗下的推廣服務組織以及民間成立的推廣機構組織等。另外在推廣服務中相關利益主體不僅應參與本區域的組織實體,更應構建一種開放、自由、透明的公平競爭體系格局,同時鼓勵各個農業推廣服務組織、機構均能參與到跨區域、跨時空的經濟合作與市場競爭中,從而切實提升服務效能,通過相互促進、相互激勵查找自身不足,完善服務經營管理模式。
4結語
總之,在推廣實踐中我們只有依據廣大農民需求開展推廣服務效能評估,分層次分析細化推廣市場,制定完善的推廣策略,在中、低端市場開展公益性推廣服務,在高端市場提供有償、營利性服務,處理好公益性與營利性服務的和諧發展關系,避免極端與矛盾、概念混淆現象的發生,才能最終使農業推廣利益機制與服務體系構建的更強效、更具價值。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