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專業課程創建途徑
1課程體系構建遵循的指導思想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產學相結合的中職教育特點,要以職業活動引導組織教學,要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這就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導向。這就要求我們以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為支撐,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當地經濟發展需求為目標構建適合少數民族地區中職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體系。
2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要求
2.1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目標,最大限度地適應市場需求
少數民族地方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就業市場的需求奠定了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方向。中職學校培養的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以后,大都要回到生產第一線,從事技術型的生產勞動。職業教育的本質就是以學生為本位的就業教育,必須突出開設課程的應用性、專業技術的應用能力和崗位技能的重要性。要注重的授課內容的適用性,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強調授課過程的實踐性。少數民族地區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必須滿足當地勞動力市場對中職生的需求,特別要注意把用人單位的需求轉化為當地中職學校培養對象的目標,并在課程體系構建中體現出來。計算機課程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學生有機會將專業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課程結構
當今世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由此對計算機專業人才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課程體系的組建不應是一成不變的,要隨時根據市場需要對新技術、新知識、新成果以及職業崗位的需求予以調整修改。通過對市場需求的調查、研究及時做出調整,使我們的培養對象始終滿足社會市場的需求。我們的教學內容始終應突出一個“新”字,根據當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對教學體系及時進行調整、補充、更新相關內容。
3課程體系構建的保障
3.1教材的選用和建設
教材作為體現教育特色的知識載體和教學的基本工具,直接關系到教育能否滿足市場需求,而作為中職學校的教材應符合為一線崗位培養初、中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中職教材的選定,直接關系到中職教育質量的高低。在教材選用和建設中,教材內容應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對于實驗、實訓等實踐性教材要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針對計算機學科發展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及時對部分內容進行增刪、修改與組合。
3.2師資隊伍的建設
計算機相關知識的更新速度一直是計算機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教學的內容要能跟上計算機時代的發展。為此,計算機專業教師要明確自己學科的發展方向,跟蹤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最新發展,不斷地加強計算機學科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自覺地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極參與校內外科研工作和項目實踐,盡可能多的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把所學的新知識、積累的經驗、學科發展的新成就、新技術及時引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3.3實訓基地建設
實訓基地的建設,應本著重在使用的原則,不斷添置和更新實訓設備。建成的實訓基地應具備理論驗證、單項技術運用,能夠提高中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技術的應用能力,滿足中職學生創新活動和職業技能訓練的要求,實訓基地也為教師提供教學研究和科技開發的實訓平臺。在建設實訓基地中,要考慮實訓基地的先進性、配套性、實用性、和共享性,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資源參與基地建設當中來,建成集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多功能實驗室。
4課程體系構建的幾個條件
4.1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要有多方參與
少數民族地區中職學校課程體系構建需要由各中職學校牽頭,聘請相關教授、行業專家和科研教育部門的有關專家及用人單位的相關人員參加,為中職計算機專業發展、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提供指導性建意,使我們中職課程設置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也能使學校對于人才市場的預測和招生的定位更準確。
4.2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優化
少數民族地區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根據本專業所涵蓋的行業、所對應的崗位,來定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業務范圍及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我們中職學校應注重社會實效,盡量減少理論課程,多開設技能操作課,加強應用技能的訓練。由于計算機技術應用廣泛,課程門類繁多、系統性很強,要對課程進行有機的整合。如把“微機原理”與“計算機維護技術”這兩門課程進行有機地整合為“計算機原理與維護”。通過對部分課程的整合,精簡了繁雜的課程內容,注重了課程內容的實用性。總之,以“學生有一技之長”為主導,合理構建少數民族地區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就能不斷提升少數民族地區中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規劃能力。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4476.html